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十一五”時期(2006——2024年,下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為了構建和諧XX,保證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特制定《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如下:
一、“十五”時期的簡要回顧 “十五”時期,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繼續保持了健康、穩定、快速發展。預計,2005年末,我縣地區生產總值可實現100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90.9%,比2000年增長85.8%,平均遞增13.2%。
其中:一產業增加值可實現24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85.7%,比2000年增長31.9%,平均遞增5.7%;二產業增加值可實現42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91.3%,比2000年增長186%,平均遞增13.2%;三產業增加值可實現34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94.4%,比2000年增長61.9%,平均遞增10.1%?!笆濉逼陂g,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突出成績是: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
預計,2005年末,農業總產值實現44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78.6%,比2000年增長23.2%,平均遞增4.3%;糧食總產量達到53萬噸,完成“十五”計劃的96.4%,比2000年增長43.6%,平均遞增7.5%;肉、蛋、奶及各類主要農產品產量均有大幅度增長。造林面積達到30萬畝,經濟田達到23萬畝。
農村人均收入實現4400元,完成“十五”計劃的80%,比2000年增長30.8%,平均遞增5.5%。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2005年末,具有一定規模的西紅柿、黃瓜、韭菜、茄子、大蔥、架蕓豆、香瓜等農業生產基地達到10個;富民小區建設680個;各類專業村可達60個;各類農事企業可達300家;各類專業協會500個以上。
——工業生產發展速度加快。預計,2005年末,全縣工業總產值可實現170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85%,比2000年增長73.6%,平均遞增11.6%。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實現40.2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365.5%,比2000年增長475.6%,平均遞增41.9%?!笆濉逼陂g,新建工業企業65戶,總投資49億元,技術改造項目196項,共投入改造資金13.2億元,比“九五”期間增長127.6%。
工業生產向縱深發展,股份制合作企業發展到160戶,吸納股金1.3億元。企業集團發展到4個。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工業產值已達到全縣工業總產值的95%?!笆濉逼陂g,我縣企業商標意識也不斷加強。
其中,擁有省級注冊商標權1個,即沈陽金龜減速機廠的“金龜”牌減速機;市級注冊商標權5個,即“努爾哈赤”牌白酒、“泉誠”牌克達飼料、“燕京”牌白酒、“金山”牌淡水產品、“富達”牌稻米等。 “十五”期間,一批大項目落地, 并已初具形象。
沈陽德邦不銹鋼產業有限公司、沈陽九星集團、沈陽銀豐鑄造有限公司、遼冶重工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遼健石化廠、沈陽三木化工有限公司等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億元,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第三產業發展加快。
預計,2005年末,我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可實現34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94.4%,比2000年增長61.9%,平均遞增10.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6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81.3%,比2000年增長30.7%,平均遞增5.6%。
各類專業市場達到28處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笆濉逼陂g,全縣村鎮新建公共建筑4.78萬平方米,生產建筑9.87萬平方米,住宅建筑34.19萬平方米;村鎮住宅建設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4平方米, 比“九五”期末提高1.9平方米。
全縣村鎮自來水普及率65%;全縣村鎮實有道路面積1830萬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31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42.18平方米,全縣建制鎮、集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3.5平方米。 “十五”期間,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電氣化鐵路正式建成通過遼中,結束了遼中不通鐵路的歷史。
全縣改造公路面積共33.6萬平方米,比“九五”期間增加8.9萬平方米,增長36%,投入資金達4500萬元。2005年末,全縣“三線”下地街路達11000延米,新安路燈1496盞;地下排水管道達45600延米;自來水管線達72700延米;新建的污水處理,日處理污水5萬噸;集中供熱面積達131萬平方米,城鄉電話達14.2萬門;戶均有線電視覆蓋面達55%,“十五”期間,基本建設繼續保持了發展勢頭,全縣共完成公建項目120項,投資6.5億元,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住宅項目50項,投資25億元,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
“十五”期間,投資1.2億元對沈盤公路進行了拓寬改造。 ——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預計,“十五”期間,我縣固定資產投資可達63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27.9%,比“九五”期間增長155.3%。其中:
1、公共和住宅建設投資9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05%;比“九五”期間增長15.4%;
2、技術改造投資16.4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33.3%;比“九五”期間增長720%;
3、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220%;比“九五”期間增長300%;
4、新建工業企業投資12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240%;比“九五”期間增長400%;
5、農業基本建設投資9.2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30%;比“九五”期間增長210%;
6、水利建設投資6.3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05%;比“九五”期間增長11%;
7、植樹造林投資1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250%;比“九五”期間增長400%;
8、農村電網改造投資3.8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10%;比“九五”期間增長234%;
9、交通道路投資3.5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67%;比“九五”期間增長184%; ——財政收入增長,金融運行平衡。預計2005年末,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實現1.5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50%,比2000年增長63.8%,平均遞增10.4%。
銀行各項存款余額可達到41億元,比2000年增長53%,平均遞增8.9%;各項貸款余額達到33.5億元,比2000年增長21%,平均遞增3.9%。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科技事業:“十五”期間,我縣實施市級以上的重點科技目項120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新產品8項、國家級星火計劃30項。取得市級以上科技成果58項,其中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20項,獲得市級以上科技獎勵達60項。
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園18個。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點52%,比“九五”期間提高3個百分點。
教育事業:截止2005年,全縣有中小學校168所,在校學生60859人,在職教職工5462人,學校占地面積349萬平方米。全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率先成為遼寧省基本掃除突破口,形成相互配套和諧發展的格局。
———總體思路 “十一五”期間,我縣經濟發展總體思路是:圍繞發展抓龍頭,圍繞龍頭抓項目、圍繞項目抓投入,圍繞投入抓效益,盤活壯大舊企,創造新城,產業集聚,增強幅射,加強資源和要素整合,做深做特第一產業,做強做大第二產業,做新做優第三產業,構建具有產業特色的新型產業體系。 ———總體原則 “十一五”期間,我縣經濟發展總體原則: 一是牢固樹立工業立縣旗幟,堅持以項目為綱的原則; 二是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優先發展的原則; 三是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四是堅持以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五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原則。
———主要指標 按照以上遼中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布局、思路、、戰略、原則,“十一五”期間,我縣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地區生產總值:2024年實現236億元,比2005年增長136%,5年平均遞增18.7%,5年平均增長27%。 第一產業增加值:2024年實現35億元,比2005年增長45.8%,5年平均遞增7.8%,5年平均增長9.2%。
第二產業增加值:2024年實現140億元,比2005年增長233%,5年平均遞增27.2%,5年平均增長46.7%。 第三產業增加值:2024年實現61億元,比2005年增長79.4%,5年平均遞增12.4%,5年平均增長15.9%。
三次產業比例:2024年,由2005年的24:42:34 發展為15:59:26。 財政收入:2024年實現5億元,比2005年增長233%,5年平均遞增14.9%,5年平均增長46.7%。
固定資產投資:2024年實現80億元,比2005年增長207%,5年平均遞增25.2%,5年平均增長41.5%。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24年實現35億元,比2005年增長35%,平均遞增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4年實現10000元,比2005年增長49%,5年平均遞增8%,5年平均增長9.9%。 農村人均收入:2024年實現8000元,比2005年增長77.8%,平均遞增12.9%,年平均增長15.6%。
社會總人口:2024年實現54.3萬人,比2005年增長1.5%,平均遞增0.3%。
三、“十一五”規劃期間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做深做特第一產業 “十一五”期間,我縣第一產業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設施水平。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大力發展蔬菜生產,把遼中建成沈陽的農副食品供應基地。
按照區域經濟布局,開發西部,壯大中部,提升東部,以高科技農業園區為依托,實現高科技含量、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的種植、養殖基地。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實行標準化生產。
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及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引進和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實現糧食、蔬菜、畜禽及水產品的轉化和增值。
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大力推進農村新能源建設,合理利用農業資源,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和農民生活水平。
加強防洪、灌溉、治澇等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的同時積極穩步地發展遼中林業經濟。
2024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65億4座排水站,已改造62座,其余42座排水站在“十一五”期間完成全部改造。對5年一遇的排水站全部提高到10年一遇。
在“十一五”期間,對所有的排灌溝渠按標準進行清理。完成橋、涵、閘、站建設及改造2000座。
10、建設標準化林網。因地制宜地發展林果業,以龍頭帶動,發展速生商品林,培育一批林木產品深加工企業,樹立一批營林大戶,積極培育、引進苗木新品種,科學、合理地做好林木采伐更新。
“十一五”期間,每年計劃完成造林2萬畝,5年新增10萬畝森林面積,計劃到2024年森林總量達到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7%。
1
1、扶貧工作再上新臺階?!笆晃濉逼陂g,全縣扶貧工作以遼西四個鄉鎮為重點。
實行區域開發、整體推進、項目帶動、扶貧到戶。抓好三個扶貧龍頭企業,實現村村通標準柏油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自然村用上自來水,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人3500元以上,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以上的人口控制在2萬人以下。
(二)做強做大第二產業 “十一五”期間,第二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以建設沈陽西部工業走廊和扶持縣域經濟發展政策為契機,以改革為動力,高舉工業立縣旗幟,牢固樹立以項目為綱、環境為本,科學發展的思想,全面實施結構調整,科技振興、外向牽動,產業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全力做好產業集群引進和發展,承接項目轉移,拓展工業園區,打造園區“航母”,實現遼中經濟跨越式發展,基本建成遼中工業城。 到2024年,全縣第二產業產值實現530億元,比2005年增長 172%,5年平均遞增22%,5年平均增長34.4%。
其中:工業總產值實現500億元,比2005年增長294.1%,5年平均增長38.8%。工業增加值實現135億元,年平均遞增2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350億元,年平均遞增54.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0.5億元;年平均遞增41.3%。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合作與競爭,外貿出*貨值和出口創匯額要以每年遞增25%的速度增長,到2024年出*貨值要達到9億元,出口創匯額預期達到2750萬美元,到2024年利用外資額達到1億美元。
實現上述任務,第二產業發展重點:
1、工業
(1)搞好“一城五園”建設?!耙怀俏鍒@”即:遼中工業城;新民屯不銹鋼工業園、楊士崗泵鋼鐵加工工業園、長灘精細精細化工園、茨榆坨物流商貿園、遼中鎮有色金屬鑄造園。
具體內容是: ①遼中工業新城 地理位置和規劃范圍:遼中工業城東至于洪區界,南過細河到楊黃公路,北至京沈高速公路,向西到油田路沿沈盤公路至四王線,規劃面積約為110平方公里。以新民屯鎮、長灘鎮、四方臺鎮為載體,實行優先發展,分布實施。
一期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二期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三期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 規劃定位:把遼中工業新城建設以工業為主導,集居住、科技、商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新城區。
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圍繞國家裝備制造業基地,重點建設冶金園、機加園。規劃用地空間結構為多中心組團結構。
自東向西劃分為7個組團,沿產業大道依次為物流中心組團(8平方公里)、冶金產業園組團、(38.5平方公里)行政辦公(2平方公里)及研發組團、(2平方公里)化工產業園組團、(6.5平方公里)電子產業園組團(10平方公里)和兩個居住組團(19平方公里)。并形成南北兩個生態景觀帶,即濕地公園生態景觀帶和細河生態景觀帶。
各組團通過貫通遼中工業新城東西的產業大道公交走廊來維系其整體基礎設施與入駐企業情況;西山工業園電力充足,通訊快捷,道路暢通,環境優美,排水等基礎設施齊全,現已入駐服裝、建材、木制品、化工、鑄造等企業41家。農產品深加工園區建有沈陽佳源野生葡萄飲品有限公司,為遼寧省現代農業園區。
功能分區和產業定位:茨榆坨鎮工業園區商貿園功能分區———西山現代工業園區、農產品深加工園區、現代商住區、物流組團、金融綜合服務區。 產業定位——重點引進高新技術工業企業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為沈陽西部工業走廊工業帶提供工業原料和產品支持,工業原料物流——鋼鐵、化工產業原料集散;產品物流——工業帶內產品出港貿易集散;商貿物流——綜合性商品集散,輻射東北地區。
發展目標:到2007年,引進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分別達到30家、15家,實現工業產值40億元;到2024年引進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分別達到60家、30家,實現工業產值80億元;2024年園區實現工業產值250億元。 ⑤遼中鎮有色金屬鑄造加工園 遼中鎮有色色鑄造加工園,距京沈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電氣化鐵路出口處2公里,沈盤公路65至68公里兩側。
距沈陽市區68公里,距遼中鎮2公里。 規劃面積;園區規劃總面積5.8平方公里,擬整體開發,分期招商,按高標準高質量原則進行規劃設計。
園區內基礎設施與入駐企業情況:園區配套設施完善,包括管理服務辦公樓、員工生活區及休閑娛樂場所等,水電道路通訊設備完善,擁有變電站、停車場、垃圾轉運站等市政公共設施,同時提供小區配套服務,現代辦公,現代物業管理服務系統。工業園西半部已有30多家各類企業陸續建成投產,已形成一定規模。
工業園東部為新的招商區域。沈陽銀豐鑄造有限公司
二、三期建設,加快沈陽九星線纜集團建設,啟動
二、三期建設。 功能分區和產業定位:功能分區———農副產品深加工區,熱電,大型機加工組團、物流組團、重化組團、居住組團、科技研發用地。
產業定位———以生產加工為主,以其相關產業鑄造和機械加工為輔,綜合商貿、展示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高級生產服務中心,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生產加工產業。 發展目標:2024年園區計劃實現產值10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上繳稅金6億元。
2024年園區總產值實現150億元。
(2)組建白酒、稻米集團、搞好熱電廠建設 以生產“十里香”、“遼天”、“燕京”白酒釀造企業及其他酒廠為載體組建白酒集團,實行“三統一分”,即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標準、分散經營,使我縣基酒升級、創造品牌。加快組建稻米集團步伐,盡快建成東北大米集散中心。
到2024年實現產值10億元,利潤1.5億元,稅金2.3億元。到2024年,實現產值15億元,利潤1.5億元,稅金3.4億元。
建設2×12MW熱電廠1座,到2024年入住企業達到80戶,產值實現70億元。
(3)以“一城五園”為依托,搞好南部和西部地區工業發展建設 遼南地區以汽車部件、礦山設備為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到2024年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戶,實現工業產值10億元,利潤1.5億元,稅金1億元。 河西地區以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優先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到2024年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戶,實現工業產值10億元,利潤1億元,稅金0.8億元。
2、建筑業 建筑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以整治工程質量和提高信譽為中心,以開拓外埠市場為根本出路,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為重點,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 “期末,實現商品市場營業面積增加10萬平方米商品市場交易額以 20%的速度遞增,達到45億元(超億元的8處)。
商品外銷量達到35%以上。 基本形成業態領先、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現代流通網絡體系。
重點建設購物中心、綜合超市、便民超市、便民店等新型業態,使其成為城市形象和亮點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新型業態銷售額達到20%以上。 基本形成儲運專業化、流通標準化、管理網絡化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
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資源等現代科技、整合與改造傳統產業,構架以第三方特流配送中心,連鎖企業專業配送中心為主體的現代商業物流配送體系。 實現上述任務,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是: 按照城市建設現代化商業街、鄉、鎮建設農副產品、畜牧產品等產地型專業批發市場的思路、規劃實施“13126”工程,即建設13個專業批發市場、12條商業街、6個中心鎮示范商業街,發展新型業態,形成以生活服務網絡為主,以專業批發市場為輔,以信息化為支撐,以物流配送為依托的現代商業格局,形成一批交易方式靈活、服務功能完備,具備相當規模的市場。
1、結合資源優勢和區域特點,規劃建設13個專業批發市場。 優先重點建設茨榆坨鎮物流商貿中心。
在茨榆坨高速公路出口,規劃3平方公里,建設以建材、農產品加工、化工、服裝等為主的物流基地。新建糧食批發市場、白酒交易市場、花卉交易市場,改造、擴建冷子卜漁業批發市場,新東村、大蘭坨村蔬菜批發市場和媽媽街、腰截子村肉牛交易市場規模,進一步提高專業市場水平。
2、打造群體經營業態,培育發展12條商業街。 按照自然形成、政策引導、規模發展,調整業態結構,擴大專業經營容量的要求,規劃建設12條商業街。
(1)通訊商品一條街。布局在商業街南段(南二路至南環路),匯集名牌優勢,形成高、中、低兼備,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2)日用百貨一條街。布局在商業街中段,(南二路至北二路),以商業大廈、三元大廈、服裝城為依托,匯集知名品牌專業日用百貨一條街。
(3)生產資料一條街。布局在商業街北段,(北一路至北環路),重點發展塑料、架材專業產品。
(4)裝飾材料一條街。布局在(南二路至南環路),重點經營各種瓷磚、板材等裝飾材料。
(5)五金電料一條街。布局在(政府路至南一路),重點發展五金、電料、油漆等商品。
(6)化裝品一條街。布局在(商業街至中心街),重點發展名、優、新、特化裝產品。
(7)副食一條街。布局在(中心街至東環街)
(8)燈具、標準件一條街。布局在(商業街至東環街)。
(9)汽車、拖拉機配件一條街。布局在(東環街至蒲河壩)。
(10)農藥、化肥一條街。布局在(蒲河壩至東出口)。
(11)摩托車、農用車一條街。布局在(商業街至中心街)。
(12)花卉一條街。布局在(北一路至北環路)。
3、結合小城鎮建設,規劃建設6個中心鎮示范商業街。 小城鎮示范街建設要根據當地經濟狀況,城市化進展情況,消費習慣進行規劃建設,小城鎮示范街要以一個中型超市和農貿市場為主體,規劃建設一定數量的餐飲、服務店、日用百貨、副食商店,滿足當地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2005年至2024年重點規劃建設茨榆坨,于家房、朱家房、滿都戶、冷子堡、劉二堡等6個中心示范商業街,結合實際制定示范商業街發展規劃。
4、加快遼中旅游業發展。 做好旅游線路規劃。運用市場機制,實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
上一篇:街道社區紀律監察工作打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