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基礎,是掌握全局和指導工作的重要手段。按照縣委關于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的工作部署,近期,我帶領畜牧局機關部分同志通過檢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先后深入到××、××、××、××、××等鄉鎮的村社和養殖戶,對如何推進畜牧產業突破問題,特別是養豬業的發展進行了調查。調查課題包含良種繁育體系、動物防疫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三個方面,現專就服務體系建設調查情況簡述如下:
一、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一)政府配套服務力度加大。在省市和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畜牧產業相關規劃、計劃、決定的指導下,我縣畜牧部門和各鄉鎮結合自身實際,圍繞貫徹落實國家生豬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生豬養殖“萬頭村、千頭社”和全年新發展500個養殖大戶目標,集中技術、物力、財力,從良種、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場入手,幫助專業村、社、養殖大戶和龍頭企業解決發展中碰到的問題。一是出臺優惠政策,在用地、修路、用電、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二是各級領導干部領辦、督辦畜牧大戶,鼓勵社會資金,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創辦畜牧專業戶;三是采取多種形式予以扶持,“以獎代補”,工作在前,獎勵在后,激勵農民養豬。去年,縣政府獎勵給養殖大戶生豬出欄、引種、補欄等方面的資金達到××萬元;四是能繁母豬保險業務的良好運行,為畜牧健康發展增添了亮點,為廣大養殖戶開辟了一條新的安全通道。
(二)農民合作組織逐步發展。在養豬基地和養豬大戶中,農民自發地組織了養殖專業學會、合作社、協會等組織,主要作用是為產供銷提供一體化服務,其中部分的養豬協會作用較大,它們有健全的制度和運行程序,結合本地實際,實行統一供種、統一規格建圈、統一飼料配方、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將千家萬戶連成一片,實現了“協會+基地+農戶”的格局,收到了降低成本,減少疾病、抵御風險、增加效益的多贏效果。
(三)科技服務發揮了支撐作用。一是良種服務初見成效。全縣建有××、××、溫氏××、××等四個良種豬擴繁場,鄉鎮建立三元商品代繁育場106個。縣畜牧局大力實施生豬良種化補貼項目,完善了31個良種豬精液供應站的基礎設施,添置了31套豬人工授精器械和設備。輸送了部分項目站人員參加省改良總站舉行的技術培訓,上半
年完成豬只人工授精××萬余窩。良種服務縱橫交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供種網絡,生豬良種化率達到了98%以上。二是強化了疫病防治。重點對豬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藍耳病、雞新城疫等實行強制免疫,尤其是對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的防控,杜絕了疫病的傳播。三是加強了執法工作,嚴厲打擊了經營偽劣獸藥、飼料和違禁添加劑。嚴格畜禽產地、屠宰、市場肉品和出入境的檢疫,基本保證疫病不傳入擴散,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做到有效服務。四是開發了畜產品深加工技術。以××食業公司、××集團“××”公司為代表的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不僅緩解了群眾賣豬難的問題,而且還增加了畜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經濟效益。(三)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視。一是村級動物防疫人員,是經過了縣鄉畜牧部門選拔、培訓而成,是一只穩定的隊伍,負擔著本村動物疫病的防治。二是鄉鎮畜牧獸醫站職工,經過多年的培訓、實踐,狠抓繼續
(四)人才培育體系中的問題1、獸醫隊伍素質亟待提高。鄉鎮動物防疫監督人員、村級動物防疫人員專業理論素質不高,與畜牧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急需進行專業理論系統培訓。
2、專業大戶技術培訓“支離破碎”。由于技術人員缺乏,各鄉鎮對農民大戶的培訓往往是打急抓,培訓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臨床實踐,等到問題出現又不知所措。不系統的培訓和缺乏實踐的指導,是農民人才產生的難點所在。
(五)市場信息服務中的問題
1、信息不靈。據專業人士調查,××、××年生豬市場波動,給農民造成很大損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靈,缺乏科學預測,大家被動地依賴市場,當市場豬價上漲,大家一哄而上,市場價格下跌時,大家一哄而散。市場波動首先沖擊的是母豬價格,仔豬不值錢,就殺母豬,價升,仔豬值錢,又大量地喂養母豬。一頭母豬從培育到產仔需要一年半時間,這樣,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環。目前都說生豬存欄不足,實則是母豬繁殖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群眾信息不靈的問題。
2、中介組織的無序化。“豬販子”功不可沒,但在風險到來時“罪難輕饒”,他們錯誤地傳遞消息,制造群眾的恐慌心
里,為風險推波助瀾,從中牟取好處,他們挑大撿肥,壓級壓價,每頭豬平均賺取××多元,群眾說“養豬的不如販豬的”,利潤分配不公就是指此。三、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只對畜牧龍頭企業和良種繁育場、較大規模養殖場(戶)給予幫扶,對千家萬戶只給政策和小額貸款及貼息貸款扶持,不做大額扶持。新發展大戶要視其基礎資金狀況,一般要具備××萬元基礎,再予以幫助發展,同時,堅決制止“白手起家、強行上馬、一浪垮臺”的做法。
(二)降低水電價格。對全縣規模養殖場(戶)用水用電統一執行最優惠的農業生產用水用電價格,減少成本支出,增加養殖效益。
(三)發揮專業協會作用。以縣內外發展較好的養豬協會為模板,總結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以現場會的形式,組織各地農民專業組織前去參觀學習,使各處的農民組織功能化,時效化,為畜牧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四)引進優良品種。為保障群眾對良種的要求,建議技術部門組織群眾有計劃的從外地正規廠家調運良種豬,但一定要搞好檢疫和疫病防治工作。同時,做好群眾的宣傳工作,杜絕他們的單獨“調種”,單獨“引病”,以免造成損失。
(五)加強人才培育。制定基層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規劃,落實繼續教育培訓經費,組織縣級以下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進行分期分批到大專院校輪訓,提高基層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鄉鎮專業人才問題解決了,農村專業戶、重點戶的人才培養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六)強化畜禽強制免疫。財政應進一步加大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投入,完善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增加村級動物防疫員報酬,提高基層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強牧業
上一篇:關于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問題與建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