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計劃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八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篇一
教材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采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全書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并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二、學生基本情況
從本學期開始,八年級學生要增加一門新學科——物理。因為是新課程,學生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烈的好奇心,期待學習這門新鮮的學科。同時,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跟平時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因而學生對物理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現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初步印象,通過引導也能挖掘一些學生潛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著“生活中的物理”這一思想來進行教學,必能讓學生在形象生動中體會到物理的樂趣,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育目標
1、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要盡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2、加強物理觀察、實驗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并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3、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并重并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教學質量目標
本學期我擔任113班-114班3個班的物理,共146個人。我定的目標如下平均分:60分。90-100分:5%,7人。80-89分:5%,7人。
70-79分:10%,14人。60-69分:10%,14人。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力、彈力、重力、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壓強、液體的壓強、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功、功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化、杠桿、滑輪、機械效率
難點:讓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研究方法探究問題
六、教學具體措施和方法:
1、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2、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盡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經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3、及時布置作業,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有時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4、課后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
5、做好每一章的復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復習和期末復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尾工作。
6、適當的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系生活、多聯系社會,突出“科學技術社會”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八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篇二
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及三道防線。(重難點)
2、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重難點)
3、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出現過敏現象,器官移植時為什么要“匹配”器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自學課本p75-80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
1、人們的生活環境中雖然有大量的病原體,但有的人卻沒有生病,原因是人體有_______功能。
2、人體的三道防線分別是什么:
① ;
② ;
③ 。
3、了解抗體、抗原的概念然后指出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
刺激淋巴細胞產生 ,抗體與抗原結合,促進了 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
4、免疫是人體的一種 ,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成分,從而 和 進入體內的 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 細胞和 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5、計劃免疫是根據某些 的發生規矩,將各種安全有效的 ,按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已達到 、 和 相應傳染病的目的。
6、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 ,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 、 和破傷風這三種傳染病。
7、第一道防線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組成,它們具有________和_ _____________作用,此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8、第二道防線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組成,它們分別有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 __作用。
9、第三道防線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組成,其作用分別是_____ _____和_________ __。
10、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是人生來就有的,因為對 都有防御作用,所以叫做 (又稱為 )。而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人出生以后才產生的,通常只對 或 有免疫作用,因此叫 (又稱為 )。
11、大家來談一談免疫都有哪些功能?
12、人們成常說保持個人衛生,如勤洗手,勤洗澡等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這是為什么?
13、為什么出過水痘的人不會再受水痘病毒的侵襲呢?
14、為什么有些人在出過魚蝦后會出現過敏,過敏反應的出現是表示你的免疫能力下降了嗎?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了解了免疫的有關知識。
①人體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
②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③免疫的功能;
④計劃免疫的意義。
四、反饋檢測
15、下列屬于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的是( )
a、溶菌酶和肝臟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細胞和淋巴器官 d、皮膚、黏膜
16、下列免疫中,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的是( )
a、接觸過麻疹病人的人不會再患麻疹 b、接種過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結核
c、患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患天花 d、眼淚中的溶菌酶能殺死細菌
17、能產生淋巴細胞的器官是( )
a、脾 b、肺 c、腎 d、心臟
18、人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的作用是( )
a、殺菌作用 b、吞噬作用 c、清掃作用 d、保護作用
19、下列哪一項不能稱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
a、皮膚角質層防止細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細菌,形成痰排除體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殺死 d、血液中的細菌被吞噬細胞消滅
20、下列有關抗體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抗體是由淋巴細胞產生的 b、抗體是一種蛋白質
c、一種抗體能消滅多種抗原 d、抗體是在抗原物質入侵人體后產生的
21、人體產生抗體的過程是( )
a、抗原→淋巴細胞→抗體 b、抗原→胸腺→抗體
c、抗原→脾臟→抗體 d、抗原→淋巴結→抗體
22、皮膚的保護作用,淚液的殺菌作用都屬于人體的( )
a、非特異性免疫 b、特異性免疫 c、第二道防線 d、第三道防線
23、下列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a、黏膜分泌物具有殺菌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溶解病菌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清掃異物 d、患過天花的人以后不會再患天花
24、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 和 。
25、體液中的 和 是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26、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是,人人 就有,不針對某一特定的 ,而是對多種 都有防御作用。
27、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 和 組成的。
28、病原體入侵到人體內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 。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做 。
29、完成連線
a 疫苗 ① 預防的疾病
b 卡介苗 ② 脊髓灰質炎
c 百白破 ③ 肺結核
d 糖丸 ④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八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篇三
1、學生掌握雙基情況分析
從學生上學期的期末成績情況分析,部分成績較好,但是大多數學生的基礎掌握并不理想,極少數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相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
(2)班級中甚至年級中的參差較大。
2、學生學習態度及習慣分析
大部分同學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上課認真,發言積極,課后能及時搞清不懂之處,學習自覺性較強。但也存在個別同學學習依賴性強,學習目的不明確,作敷衍了事,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課外適當注意個別輔導,找原因找差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加強學習是的引導和課外的學習指導,使之更上一個層次。結合學科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知識技能方面
以落實教學大綱為重點,加強基礎知識學習,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防止兩極分化。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方法及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3、學習常規、學習習慣方面
課前預習,明確難點;
獨立思考,勤動腦,勤動手,勤作筆記;
定期進行章節檢測,及時反饋,及時鞏固。
第四冊教科書共4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空氣與生命”、“植物與土壤”、“電和磁”。這四章一結構和功能這一統一的概念進行整合。體現了綜合理科的教科書以統一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對教學內容幾選擇和整合.
第1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是學習物質的微觀結構,并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用物質的微觀構成來解釋物質的這一性質,用符號表示世界的事物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本章將引導學生怎樣用符號來表示不同的化學元素和物質的組成(化學式)并按元素的性質變化的規律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義.
第2章“空氣與生命”空氣的組成.氧氣.二氧化碳的性質,氧氣.二氧化碳的制造和檢驗方法空氣與生命的關系.。
第3章“植物和土壤”從土壤的結構和功能.植物的結構和功能土壤與植物的相關性等角度來解釋本章的內容。
第4章:“電和磁”是在第三冊的基礎上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來學習電生產磁的原理。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刻苦鉆研教材,努力提高課堂45分鐘的`密度和效率。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設計好教學,使所講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層展開。同時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針對學生課后鞏固不夠及時,不夠自覺的情況,每堂課適當抽出時間進行知識點檢測反饋。
2、提優補差措施
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多鼓勵,多督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學習自覺性;同時,課后適當所出時間對他們加以輔導。
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課后適當地加以引導、指點,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能提高一個檔次;同時,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加以輔助,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視野。
3、其它措施
定期進行知識點落實檢測,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并進行補漏工作。
進行章節知識的回顧,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使之系統化,便于學生鞏固。
2月24日~3月15日第一章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3月15日~4月12日第二章空氣與生命
4月12日~5月1日期中考試和第三章植物和土壤
5月1日~5月31日第四章電和磁
6月1日以后期終復習
20xx年3月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八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篇四
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下和在學校的領導關懷下,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路,進行物理教學。
一、指導思想:
本教材是經教育部直接領導由課程標準研究小組反復的研討而完成的,在使用這套教材時,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系的教學,不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滬科版物理八年級第一章到第六章,包括聲、光、力的現象及基本知識。
三、教改措施: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系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初步認識物質的形態及形態及變化,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了解物體的尺度,新材料的應用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b、初步認識聲光電等自然現常見的現象,了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d、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c、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e、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書籍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b、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
d、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不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e、有將自己的見解分開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書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f、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報護,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和責任感。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a、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
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b、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好習慣。
c、重視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盡快小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系。
a、以多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廣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系,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盡可能采作圖片、投影、錄像、光盤、cai課件進行教學。
b、在閱讀理解,收集信息,觀察記錄作為課后作業的一部分。
c、盡可能讓學生得用身過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讓物理貼近生活,讓學生用物理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
六、課時計劃:
第一章子;打開物理世界的大門 3課時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5
第三章:聲現象 4
第四章:光現象 10
第五章:陌生而熟悉的力 6
第六章:力和運動 4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八年級下教學工作計劃篇五
教科書采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每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于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并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
1、知識與技能
a、初步認識力學的基本內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
2、過程和方法:
a、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b、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b、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之內與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盡快小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系。
上一篇:物理教研組學期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