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人生一旅》
世人多以為良言也,贊曰,享人生,彰太白仙骨;透人生,顯老莊遺風。余學于余,嘗遍古家,覽史籍,偶有所得,懷粗鄙寡陋之言,故不敢茍同也。
余觀歷朝歷代,盛衰存亡,莫不唏噓。常嘆開國者勵精圖治以興,亡國者驕奢淫逸以敗,是故有湯武之興,桀紂之暴。余今以煬帝示之,比之桀紂,有過之而無不及矣。
煬帝少時,智勇雙全,文武并舉,懷振興宇內之心,握建功立業之志。后為之帝,以四海安平,國富民豐。意漸消,志漸沉,遂廢商周禮儀,效秦漢規模。建東京,徙天下巨賈富人,營顯仁,采海內奇珍異獸。而后伐高木,造樓船,順流游江都;鑿運河,通太行,駕車巡四境。以致勞者死傷十五六,蒼生莫不為之困。又有萬國來朝,稱臣納貢,獨不見高麗,帝怒:“青丘以外,都來朝貢,碧海之濱,皆用隋歷。高麗偏僻,不識禮儀,缺乏教養。”于是發兵百萬,三征而二敗,追亡逐北,流血漂櫓。由是天下大亂,盜者蜂起,國不國矣。
嗚呼,古之庸君,莫不哀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或終日沉湎于酒色,或勞民以游天下,蓋不過享樂矣。余聞之,煬帝崩時,猶舉酒高呼:“朕游四海,觀奇景,享萬物,此生無憾也。”
夫古之帝者輕人生,小則勞民傷財,大則生靈涂炭;今之眾人輕人生,小則不思進取,碌碌而為,大則困于所溺,毀家敗祖。古之帝者隨性,壞禮儀,亡家國,今之眾人隨性,失道德,亂法制。
嗟夫,昔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今余曰:“沿途風景獨好,切忌沉溺之;古來心境最高,不可妄為矣。此所以吾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行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