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愛捉蛐蛐。每年夏末秋初時,院子的草坪地磚縫里都有許多蛐蛐兒,晚上還會發出“瞿瞿”的叫聲,書上說公蛐蛐兒會叫,但聲音從哪里來,我很想弄清楚。
有一天,我捉了一只蛐蛐兒,他長著倒三角的頭,下面是像鉗子似的嘴巴,頭頂上有一雙眼睛和一對觸角,中間有個小白點;身體黑黑的,閃著金屬光澤,就像傳著鎧甲,一雙粗壯的大腿上長滿鋸齒,這是只公蛐蛐兒!我興奮的把它帶回家,它在我手里還不時用有力的大腿亂蹬。回家后,我讓爸爸把它放在魚缸里,用紗網蓋著,放了些草給它吃。它覺得我沒惡意,便安閑的吃起草來。
晚上,月亮很圓,外面靜悄悄的。我剛想睡覺,就聽見“瞿瞿”的聲音,我跑到陽臺上,輕輕的過去一看,咦?真是它在叫!蛐蛐兒站在草上嘴巴沒動,頭低著,油亮的翅膀半舉,長著鋸齒的大腿弓著,用四條前腿支撐身體。我這是發現它舉起的翅膀邊緣長有一排堅硬的小突起,兩只翅膀向左右迅速張開又迅速合攏,不斷摩擦,發出了“瞿瞿”聲,觸須也隨著擺動。翅膀動得力度不同,發出的聲音也高低不同,在安靜的夜晚傳出好遠,像演奏一首樂曲,非常清脆好聽。
我正聽得入迷,直覺鼻子一癢,“啊欠!”蛐蛐兒馬上停止“叫”,一動也不動了,周圍又安靜下來。雖然受了涼,但終于知道了蛐蛐兒是怎么叫的,心里還是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