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站在麥田里守望,看見孩子們開心的歡笑著,他們圍著圈,跑著,鬧著,我覺得自己的心很溫暖寧靜,想這樣一直下去,懸崖邊上的風很大,總是冷冷的,讓人顫抖。但是我知道,霍爾頓在那里。
一直都覺得自己精神很強大,我的老師說,小雨,你很富有。但你卻象李白。后來,我又覺得自己沉淪和墮落在繁華中,思想越加的貧窮。周國平卻是告訴我,精神的朝圣和守望其實是自己的事,是一個人蛻變的過程。就如文化的衰落和興盛,別人搶奪的永遠都是表面,在那深層的本質中,自身的價值永遠是自己來體現和維護的。
在繁榮的和平年代,我們似乎丟失了自己的信仰,或者更可悲的不是我們得到和失去了什么,而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種迷茫常常出現在大學中,或許也常出現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沒有英雄的時代,人們朝拜的是時尚,娛樂造就了偶像來彌補這種精神的缺失。有時他們更象是守護者,引導著孩子們不要掉進懸崖。心靈的朝圣,以另一種,我無法理解的另類的方式在慢慢的繼續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一種精神的拯救。
曾經我頂禮膜拜著寧靜的生活,那種淡淡的,恬靜的生活。就如現在的許多孩子都在向往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寫的是遺言,卻是美好的理想的生活。而符合更多的現代在喧囂的城市中生活的孩子的精神的向往。繁華往往與落寞相承。我們越是富有卻越是貧窮。社會是一種束縛,人們誰也無法逃脫的囚籠。但同時,人如魚兒離不開水一樣,需要它的滋養。成長中的矛盾,理想和現實的交替。這片金色的麥田里,誰在守望著半生的浮夢翩千?
哭泣的靈魂啊,朝圣的國度……我看著孩子們在麥田里嬉戲,那些歡聲,那些笑語,那些純凈的,美好的守望。霍爾頓,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