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五十步笑百步
格言出處“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格言名典比如老將軍算是忠心,猶能建立宋朝旗號,然僅逍遙河上,逗留不進,坐視君父之難,只算得以五十步笑百步。(清?陳忱《水滸后傳》)
五十步笑百步——為什么就不該“笑”?為什么就不可以“笑”?
首先,要明白:軍事上的退卻,并不一定都是膽怯和懦弱。“棄甲曳兵”,這可能另外有謀劃,有時可能是“拖刀計”,有時可能是“打埋伏”——所謂“誘敵深入”。戰略戰術上的撤退,如此而已,豈能都以“逃兵”視之!
再者,“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程度上的差距,而非本質上的差距。其實大謬!君不聞真理僅僅只要多走出那么一小步,就可能變成謬誤么?君不聞有時我們距離目標僅僅一兩步之差,也會前功盡棄,功虧一簣么?
關鍵就在退五十步與退一百步的差距“度”之上。退五十步者,還可以有進攻反擊的機會,正所謂“韜光養晦”;而退一百步者,則是明顯的“逃之夭夭”了。
為什么退五十步者就要被判定“不該”,并且被那位孟先生無理剝奪指責“退百步”者的神圣權利呢?
上一篇:后下手為強
下一篇:冒險島外傳之圣靈傳說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