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或勾起縈繞心尖的絲絲鄉愁;或迸發智慧與靈感的火花;或偶獲生命的意義所在。
(一)
一連半個月北京的天都是灰蒙蒙的。
遠方,傳來震耳欲聾的叫喊聲:“剮了他,剮了他!”
跪在地上的漢子沒有抬頭,他的雙手被反綁著,動彈不得。刀,應聲而落。戰袍血染,紅得刺眼。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猶未悔。”
當滿清以橫掃千軍之勢,攻陷明朝四十余座城池之時,國家危在旦夕。許是一念之間,袁崇煥投筆從戎,登上了悲壯的歷史舞臺,他憑著永不衰竭的熱忱和一往直前的豪情,率領將士日夜浴血奮戰,擊退來犯的敵軍,他點燃了戰士們心中精忠報國的熊熊烈火,給予滿清迎頭痛擊,一掃明軍屢戰屢敗的頹勢。而現在,他保衛的這些人已將他割成了碎片。
自投筆從戎以來,袁崇煥早已預見了自己的未來,他所擔心的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死于奸佞之言,然而,明知死路一條,他還是決定赴湯蹈火。
人民在受難,國家在淪亡,容不得他有半點思量,于一念中,他明白,作為熱血男兒責無旁貸,不敢有絲毫的偷生怕死之心。在受極刑之際,他沒有哼過一下,只是嘆息不已。他所悲嘆的,不是皇帝的昏庸和民眾的愚昧,而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即使身受極刑,縈繞在腦子里的仍舊在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安危。
扼腕嘆息!熱淚不禁盈眶,這眼淚為袁大將軍將軍驚天地、泣鬼神的浩然正氣和錚錚鐵骨而流!
死者已矣,英魂長存!
(二)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他滿懷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在他的世界里,家落國衰的痛像一塊經年的傷骨,于每一次陰天提醒他。一次次地,將蝕骨的悲涼沁入顆游子的愛國之心。終有一日,他拋卻紅塵,遁入空門,放棄了一個有著寧靜熾熱的美好、一心一意追隨他的女子。這并非“人生幻滅,悲觀厭世”的表現,而是于一念之間對人生真諦的領悟和對人生追求的自然漸近。當滿頭青絲墜落,他從榮華富貴中抽身而去。俗世的所有絢爛都化作了脫俗后的平淡,而他對她的小愛也必將從此轉變成對天下的大愛。
弘一法師曾說“人的生活,可以分成三層,一層物質生活,二層精神生活,三層是靈魂生活。”一念之間對生命的反省,使他割小愛成就大愛,這大愛中交織著隱忍與淡泊。從而使弘一法師的生命達到了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一念之間,使秋瑾沖破封建專制的束縛,以單瘦的身影向傳統挑戰,以無畏的精神討回女性的尊嚴;一念之間,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創”的教育思想,優化教育體制,力挽狂瀾,將中國學術從傳統定位中解放出來。
一念,就是如此奇妙。有人因一念樹立一種信念,并為之堅持,為之執著,從而英名長留史冊;有人因一念欲望的渴求,經不起金錢權力等的誘惑,自律之墻轟然倒塌,從而為世人所唾罵。一念可以造就一個人,把你推向成功的浪尖,同時,它也可以使你躍入黑暗的谷淵,摔得慘痛。要想讓心的戈壁開滿鮮花,只需于一念之間轉變心態,在遭遇挫折時排解痛苦,透析人生,讓痛苦轉化為前行的動力與信念。只有這樣,生命之花才會常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