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媽媽一起整理相冊時,發現了一張發黃的票。媽媽小心翼翼地把它從相冊中抽出來,捧在手心里仔細地看。
我好奇地問:“這是一張什么票啊?”媽媽拉著我坐下,給我講起了這張糧票的故事。1992年,媽媽剛從師范畢業。那一天,她收拾好行李,離開生活了三年的學校。路上媽媽餓了,就走進一家食品店,想要買一個餅吃。誰知這里不用錢,只收糧票。媽媽一下子愣住了,她身上沒有一張糧票。“買吃的東西還要糧票?”我忍不住打斷媽媽的話。“是啊,那時候很多東西已經不再要票了,要是再早幾年,買吃的要糧票,買穿的要布票,買油得要油票,買臺電視機也要票……”
“那你怎么不去別處買呢?”我不解地問。“那時哪有這么多商店,過了這一家可能就買不到吃的了。”媽媽在我驚訝的目光中又接著講,就在她轉身想離開時,店里一個買東西的人叫住了她,從口袋里摸出兩張糧票,遞給了媽媽,說:“不吃飯怎么提那么多東西回家?你買吧,反正這些糧票也快沒用了。”這樣媽媽終于買了吃的,還被找回了二兩糧票。這張糧票媽媽一直舍不得丟,就夾在了相冊中。
一張糧票見證了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它的退出也見證了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和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