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常常攪得人心志煩亂,無論是精神的,還是實在的,無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都會讓我們有壓力,而整天悶悶不樂,郁郁寡歡。
走在嘈雜的街道上,望著高聳入云的大廈、滿天的灰云,我有時也想逃避。不是像陶淵明、梁鴻一樣隱世遁地終生,而是讓自己的心靈逃避一下,在一方凈土里洗濯,再讓清澈的心去面對所有所有。
茶亦有道有時,我也想逃避入茶里。在清新的碧螺春或甘苦的苦丁里,去讓茶的五味和韻涵去靜靜地讓我如碧螺春的茶葉一般緩緩在茶里漂浮、沉入,任茶苦讓我迷失,任茶香讓我清醒。陸羽當年作《茶經》或許也是茶亦有道吧。我想片刻地逃避進茶里,不僅是其味,還有它像醍醐灌頂般讓我明白,人生苦甜參半,若全苦若全甜,則茶毫無品位,蘇軾有言“從古佳茗似佳人”,也是這樣吧。在茶的陶冶下,片刻的逃避已化為對生活的認知。陸龜蒙與皮日休在角直以茶為友,正是在回避,在難得糊涂。山水有情余秋雨《白發蘇州》之中說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后院,名副其實。有時,我也想逃避進山水之中,作短暫的休憩,讓山泉沖擊進死水,讓山岳俯視心中的溝壑,讓晨曦掠走心中的陰翳,讓鳥鳴成為心中的旋律。站在山川之上,面有凌駕于霄漢之感,眼前小了,而心中大了。在這之中,時光似乎倒流,讓其把心中的皺褶撫慰得平平展展。蘇舜欽開荒造園,取“淪浪”為名,也正是如此。
有時,我也想逃避,在逃避中開闊自己,在逃避中喚醒,在逃避后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