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和爸爸在安徽老家過的。老家吃粽子的人很少,因為老家的田不種水稻,人們的主食不是大米,所以會包粽子的人也非常少,端午節雖有吃粽子的習慣,但仍是以煮雞蛋為主。不管怎樣,人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
我和爸爸帶了一袋粽子回老家,所以端午節有粽子吃了。
爸爸給我講了老家的習俗。爸爸說,以前我老家的人會把艾草插在房檐上,除了可以驅趕蚊蟲,還有著祈求一年平安之意。還有,大人們會在一大早小孩們還在夢中的時候,給他們的手腕或腳腕上系上五彩的絲線,祈求他們遠離疾病和災難,健康成長。
爸爸還給我講了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有趣的事情,比如“斗雞蛋”。以前的物質非常的匱乏,能吃到雞蛋對孩子們來說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每逢端午節,孩子們都舍不得立即把雞蛋吃掉,會把煮熟的雞蛋帶到學校里,在課間的時候進行“斗雞蛋”,玩法很簡單,就是兩個人拿著自己的雞蛋往一起碰,誰的蛋殼裂開了誰就輸了,當然輸的代價不是雞蛋,而是讓對方刮一個大鼻子。
這個端午節過的雖然有些簡單,但爸爸給我講的很多關于端午節的故事卻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