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禁想起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的軼事,有一次泰利斯仰頭觀察天象,邊走邊看,掉進了一個坑里。有人便嘲笑他只認識天上的事物,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
據說,當時泰利斯回擊說:“你不覺得只看到自己腳步的人也是可悲的嗎?”
我記得柏拉圖和黑格爾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過這個故事。黑格爾說:“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里,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里。”
從泰利斯和黑格爾的角度說,這種仰望,體現的是對人類行動、生活的深層次的思考,雖然并不能直接見利,不能立竿見影;但如果拋棄了星空,放棄了關注遠方,放棄了精神或是思想的漂泊,便意味著淪落,甚至是死亡。
其實,無論是守望,還是漂泊,這正是人類扮演的兩類角色——“守望”,代表著人類對現實的思索,是理智和物質的;而“漂泊”,則意味著人類對自身的終極關懷,是信仰和精神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二者是統一的。
因此,一個問題便橫亙在我們的面前——守望,還是漂泊?
對我們而言,我們畢竟是凡人,甚至是俗人,我們不能總是像哲人那樣站在精神的高度不停地進行靈魂的拷問,但這并不妨害我們的雙腳踏在大地上的同時,靈魂在天空飛翔。與其各行其是,還不如取長補短。
我們活著,更要生活著。
這便是我的選擇。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這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我一直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