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弱女子,卻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覆滅與另一個朝代的興起。只是一個弱女子,她卻寂寞、憤恨、亡國,傷心之際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李清照。身為一代才女的你,究竟是有著怎樣的經歷,怎樣的情懷,與怎樣的悲傷?輕扶窗柩,我閉上雙眼,享受著這徐徐的清風,不自覺地想起她那句“卷簾西風,人比黃花瘦”,不自覺地陷入了沉思。那時的她,還只是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因父親做了京官,享受了不少童年的歡愉。夏末秋始,她撐著小舟,嬉戲流連于藕花荷葉之間。
冬末春至,她隨著家人,陶醉在奇巧無比的花燈之中。她的性情因此被陶冶,她的精神生活因此被豐富。可如此美好快樂的童年是如何成就她多年如一日的寂寞?那時的她,還只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女,卻嫁給了趙明誠,兩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生活幸福又美滿。二人在一起時,研究金石書畫。二人分開時,則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相思來見證夫妻二人互相的思念。
可如此真摯的愛情是如何造成那次城內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的背叛?李清照的心,碎了,冷了,冰涼冰涼的,寂寞開始在她的心上筑起寒霜一樣的牢籠,使她無法逃脫,只得終日在那牢籠中寂寞著,寂寞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她的淚是為了什么?為了亡國的感傷,為了自己的孀居,還是為了內心的寂寞?大概也是因為她這內心的寂寞罷,李清照的詞漸漸出落得柔美大方。雖沒有華麗的詞藻去修飾,可純粹的語言中卻飽含著豐富的情感;淡淡的哀思,在李清照筆下躍然紙上。
李清照,你的寂寞我們是否能讀懂?微微一笑間,仿佛又看見了她的詞中婉約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