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歷史人物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魯迅先生。
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他想通過醫學來啟發人們的覺悟,但是,他的這種信念并沒有維持多久便被嚴酷的現實給擊碎了。
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視,在他們的眼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
魯迅先生的解剖學成績是95分,那些日本人就懷疑是解剖老師吧考題泄露給了她,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
魯迅先生的小說作品并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魯迅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底層,描寫這些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先生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因為肺結核而病逝與上海。
在他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而收一分錢;二。不要做任何關于紀念的事;三。忘記我,過自己的生活;四。如果孩子將來長大了,倘若無能,可以找一點小事情。五。答應別人許給你的事情不可當真。”
魯迅先生可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