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泊羅江畔上,曾經停留過兩個人,先是容顏憔悴的屈原,后是忍辱負重的司馬遷。司馬遷懷念屈原,屈原不知道;司馬遷傳寫屈原,屈原不知道;是司馬遷讓“屈原”兩個字屹立了兩千年,屈原當然更無從知曉。我替司馬遷羨慕屈原,我想當年司馬遷對屈原所流露出的也并不單單是純粹的惋惜,或許還有寫別的情感。
屈原為楚懷王左徒時,可謂是龍得云雨,壯志豪情溢滿胸懷,這些司馬遷知道。后來屈原被放逐,懷才不遇,憂容抑郁,宛若魚失江海,茫茫然度日如年,這些司馬遷也知道。非但知道,他那顆多情的心怕是早已隨屈原同墜傷心谷了。他包容了屈原的痛和苦---他了解屈原。但是屈原不了解他!對司馬遷,漢武帝僅僅“以倡優蓄之”,這些屈原不知道;后來司馬遷逢李陵之禍,受株連,遭宮刑,落得身敗名裂,生不如死,這些屈原又何嘗知曉?司馬遷流著淚感懷屈原的時候,屈原不知道;司馬遷咬碎了尊嚴咀嚼著苦澀的譏諷與挖苦時,屈原不知道;司馬遷顫巍巍地握著筆撰寫屈原的時候,屈原還是不知道。屈原寫了離騷,把滿腔的憤懣扔進了泊羅江;司馬遷為屈原落了淚,為他立傳,司馬遷不愿一個英雄懷著怨憤繼續落魄。司馬遷沒有寫離騷,他只寫了史記。
為別人,他茍且偷生畢其心智;于他自己,除了深夜中幾聲無淚的囁泣,我想別無其他。他擎起了英雄,卻忘記了自己。在眾人眼里,屈原是一位英雄,但是我想說,也許,我們該再向后看一看,看一看這位英雄的背后那個沒有站起來的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有著怎樣的一生。大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屈原,讀懂史記,讀懂司馬遷。
上一篇:小甲蟲的生活
下一篇:讓我感動的一個人——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