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一陣上課鈴聲響起來了。同學們都急忙擁進科學實驗室里。王老師等我們安靜下來后,說:“今天我們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每組第一位同學到后面的櫥柜里拿一個量筒,第二位同學到講臺上來,領一盒火柴,一片載玻片和一根蠟燭。”然后,王老師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去做這個實驗,并提醒我們要認真觀察。實驗開始了,我們先往塑料“水盆”里倒水,直至水位達到“水盆”的三分之一為止,再把蠟燭固定在載玻片上,接下來把蠟燭放入裝有水的“水盆”中,在用量筒把蠟燭蓋住,這一步可是最重要的!頓時教室里靜得出奇,隱隱還能聽到身旁同學的呼吸聲。
我拿著量筒慢慢朝蠟燭蓋去,可沒想到就在我認為蓋好了準備松手的那一刻,量筒傾斜里一點,險些把里面的蠟燭弄倒,真是“有驚無險”。緊接著,我們一組四個人八只眼睛全部“死死”地盯住了量筒中的蠟燭。只見蠟燭的火焰在慢慢熄滅,對于這個現象我們并沒有感到驚訝;火離開了氧氣,便會自動熄滅。這個道理我們都曉得。可就在我們深感“無聊”時,蠟燭熄滅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吸引了我們的眼球:蠟燭熄滅了,但水位也隨之增高了。這個現象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猜測,可能是蠟燭燃燒出來的蠟油融入到水中,使水位升高了。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個猜測不對:蠟燭燃燒出來的蠟油的體積不足以讓水位上升。那什么才是水位上升的真正原因呢?
我們再次陷入沉思。這時,王老師告訴了我們答案:這時因為燃燒時空氣被加熱膨脹,部分被排除量筒與水面形成的空間;蠟燭熄滅后,空氣冷卻,體積收縮產生負壓,推動水位上升。聽完,同學們都若有所悟第“哦”了一聲。科學實驗真有趣,我期待著老師讓我們做更多有趣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