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生于中亞碎葉城,后隨父遷至綿州昌隆青蓮鄉。他少年多才,吟詩作賦,博學廣覽,并好行俠。一生寫下了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麗詩篇,充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他因此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裊裊檀香,一杯清茶,一捧盛菊,一輪嬋娟,手邊是泛黃的《李太白全集》。他,狂放不羈,正直不屈,逍遙自在。宰相捧硯、力士脫靴、御手調羹,早已家喻戶曉。
“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陽縣內不得騎驢”的逸事多為世人所聞。曾經一首《嚇蠻書》,嚇退南蠻幾萬精兵。他,對朋友直敞胸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就是真實寫照。他,罵就是哭,直哭到“護院坐啼墳上月。”他笑就是笑,且要“仰天大笑出門去”方能盡興。然后,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舉世罕見的天才,卻在朝中處處碰壁。他不是沒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少不更事;不是沒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積極樂觀;不是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昂揚自信;不是沒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壯志。但最后他發出了:“世間行樂尚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感嘆;“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滄桑;以及“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坎坷。
是的,他不喜歡做個尸位素餐,舞文弄墨的御用文人。這個黑暗的官場怎是他的容身之所。于是他發出了“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言”,“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的呼喊。這呼喊是壓抑在心頭已久的怒氣的釋放,更是對自己堅決離開宮廷的表態。于是,他拂袖而去,游山玩水去了。千年的古風不會忘記他,歷史也不會把他的名字從史冊中抹去。點擊李白,他,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