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來,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早上吃了早飯,爸爸帶著我們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順著泥濘的小路,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只想著早些來到墳前。我們來到了外祖父、外祖母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此情此景,勾起我一股思念: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頓時淚流滿面。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外祖父、外祖母的墳前,希望能帶去我對他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