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古稱“象戲”,大約起源于戰國時代,是根據春秋戰國兩軍對壘而演變來的一種游戲。因此,象棋是戰場的縮影,充滿了戰爭的色彩,行棋過程彌漫你拼我殺的明爭暗斗。
象棋在唐代時已很普及,到了宋代,就轉變成現在這樣并流行全國。象棋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其著法精微深奧,使人興趣盎然、回味無窮。小的時候,我就很喜歡象棋,每天抱著象棋盤,舍下得放下。爺爺滿足了我的愛好,便一步一步地教我,成了我的啟蒙老師。爺爺先是從象棋的基礎知識開始教我,而我也是似懂非懂地聽著,漸漸地知道了車、兵、跑、士、象……,學會了各種棋局。“先人指路”、“雙馬飲泉”、“太監追皇帝”、“二鬼拍門”這些名稱奇特而又有趣的象棋戰術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象棋這門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
慢慢地,在爺爺的教誨下,我就像一棵小樹苗吸收著知識的甘露茁壯成長,最后長成了一棵高大的樹木,棋藝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也知道了下棋時,開局要細心,布好局;中局要出擊,控好局;殘局要穩住,收好局。我還學會了下棋不僅僅要運用好戰術,而且要控制好情緒。爺爺說,細心、耐心是戰勝對手的關鍵。有了象棋,我才有了樂趣,每當與高手一決雌雄時候,我便仿佛聽到了刀槍劍戟相碰撞肘的金屬聲,也好像聽到了戰馬嘶叫之聲,一幅幅戰爭的畫面躍然紙上。我不知不覺的愛上了象棋,和象棋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啊!象棋,我愛你。愛你的撕殺,愛你帶來的快樂。
從象棋雙方對決博弈中我悟出了勝負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過程,是過程中那無限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