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就高興地唱起這首兒歌。
每逢端午節,我就和爸爸媽媽去奶奶家過節。一進門,我就看見一大盆包好的粽子擺在桌上。這時,正在廚房里忙碌的奶奶說:“吃粽子嘍。”于是我趕緊跑到桌前,用原先準備好的剪刀把一個還纏著線的粽子剪開了。我咬了一口,還滾燙滾燙的,糯米里還夾雜著花生,吃起來香香甜甜的,別有一番滋味。爸爸對我說:“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們玉溪因為條件有限,所以就沒有賽龍舟這項活動了?!?/p>
今天的晚飯我吃到了“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這一天,奶奶會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端午節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被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我們就這樣歡度了一個快樂、有趣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