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被這山山水水養育大的我自然可以為這人兒說些什么、道些什么、謙卑些什么……
他,沒有“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闊氣;更沒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嬌氣。他只是一座被稱為“山城”的城池,常年坐落在北緯30度附近,總與長江低頭耳語。而每每這時,總被些不識趣的號子手哂笑一番……佯怒的揚子江小姐可不干了,遂即卷起羞澀的浪花,在山城的凝視下向東流去。破舊的船只哪里經得起這般“錘煉”,急壞了的船夫喊來纖夫幫忙。他們聽罷,立即披起麻繩、套好船杠,粗壯的麻繩由黝黑而堅實的臂膀擔著,裸露的腳踝下登著不平的石灘路。準確的說應該是抓著,腳掌抓著石灘地,一掌、一掌的抓路探行……嘴邊,響起嘹亮的號子。
這便是重慶的一大文化符號——纖夫。
也許,在有些人看來,他們顯得有些粗野、鄙陋,甚至更多……而我,一個土生土長的重慶人認為:他們就是我們山城的文化!山城,顧名思義,四面環山、交通不便、水流湍急。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內對外的物資運輸主要就靠船,而這停船靠岸主要靠的便是那纖夫們,所以纖夫其實也應當算作一種職業。
纖夫們的工作場所就在露天靠江的石灘上,他們三兩成群、四五成堆……有船將要靠岸,便一個也不落下的拿起麻繩準備工作。若閑著,那便端起乘滿白的酒土瓷碗豪飲,好不瀟灑!
別看他們個個都是不羈的漢子,卻有公認的一套規矩。拉船時卻也分工明確:誰是喊號的人、誰是應和的聲;誰是綁繩的人、誰是卸貨的主……他們早就具備著這樣的默契,無需多言語什么,一個眼神的交流足矣。
重慶人愛吃火鍋,重慶的火鍋也是遠近馳名。而今火鍋的檔次也越顯尊貴,可孰又知,而今上檔次的東西盡是又我們石灘上不上檔次的一群號子手創新的呢?!在嚴冬,他們用火熱得足以代表自己的紅辣椒等味覺奔放的作料熬煮成一鍋,再豪不吝嗇地各自拿出自家現有的菜品一同熬煮、一同圍坐一起取暖驅寒、一同享用這百家飯、一同道道不盡的桑田滄海……手邊還不忘放上一碗甘甜的白酒,說到盡興時便一同邀飲、一同醉方休!
好像纖夫們一樣,重慶人不怕醉,就怕熱情得不到位,怠慢了遠道而來的客人。重慶人出了名的好客,總是一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勁頭!
好像纖夫們一樣,重慶人不怕累,就怕腳下不實誠,出了錯,讓人說重慶人不實誠!
好像纖夫們一樣,重慶人勇探索,哪怕赤露的腳被咯得生疼,也要一步步不敢怠慢的向前!
我家鄉的文化符號——嚎起號子的纖夫,舍其何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