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我家的運動“大款”眾多,魚龍混雜,“小混混”(不被青睞的運動)絕對不要來混!可是這籃球來了以后,不但沒有被擠出去,反而謀得了一席之地,成了大款。走,去瞧瞧它的發家史。
籃球發家第一步:路邊攤
籃球剛來到我家時,乒乓球正風靡全家。它知道乒乓球現在十分紅火,不便招惹,就一眼挑中了不太喜歡拍皮球的爸爸,決定從他那兒發家致富。于是,它在爸爸的地盤上擺好了攤。從那以后,爸爸就多了一件運動襯衫,籃球場上也多了他的身影。
籃球在爸爸的地盤上狠狠地賺了一筆,開始準備擴大經營了。
籃球發家第二步:專賣店
籃球頭腦靈活,準備用它的第一桶金來擴大經營。它看好二哥(姑姑的兒子)的地盤,在那里買了一個門面,開起了專賣店。由于爸爸的大力宣傳,二哥也被“感染”,成了它的鐵桿“籃筐”。(喜歡打籃球。)每每學校放假,籃球場上就活躍著他的身影,而且他還十分喜歡看NBA,家里還有一本NBA的書呢!
但是由于這段時間二哥正在治療眼睛,不能去專賣店“消費”了,所以專賣店面臨破產。于是,籃球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開連鎖店。
籃球發家第三步:連鎖店
由于老顧客——二哥不能來“消費”了,所以它把矛頭對準了三哥(伯伯的兒子)。這時,乒乓球還是老大,三哥也是乒乓球的鐵桿“球拍”(喜歡打乒乓球)。籃球思來想去,又干起了路邊攤的勾當。這不是它怕了乒乓球,而是在等待時機。
終于,時機成熟了。三哥回家了,由于老家沒有乒乓球,他只好打起了籃球,而籃球的連鎖店也開張了。
現在,籃球成功地把乒乓球擠下臺,成了一個大款。怎么樣,這家伙是塊干事業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