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楠小朋友是老家人。老家在陜北瓦窯堡,瓦窯堡不是一個簡單的歷史名詞,這方水土蘊含的元素也不單單是深厚的歷史文化,更多的是被血性鍛打過的每一個過去的日子,和這片水土的每一粒土每一滴水。自古以來,老家人的剛烈、正氣、豪爽等等天生的秉性賦予了這里三界萬物。那些沉靜的塵土都會充滿靈性,都會憤怒,會發泄情感。有話這樣說,惡鬼也怕瓦窯堡。這方水土的正氣的確養育了在邪惡面前天王老子也不怕的人。那群無畏無懼前仆后繼的人就是瓦窯堡人!
我和浩楠以及二十多萬瓦窯堡人就生活在這里,我們感到榮幸!
鐵板上也能長出草開出花。瓦窯堡的歷史和現在有很多本土文人墨客留下了他們鐵一樣堅硬的足跡,這些足跡里盛開著絢麗多彩的花兒和生長著綿綿不絕的長青草。剛性的土地上自古以來就爭奇斗艷地綻放著沾滿墨香的花兒,于是這片土地上綿綿不息的演繹著剛性和柔情的歷史篇章,影響和激勵著后者。浩楠是后來者,他已經邁出了一步,而且要走的更遠。
他還是一個學生,沒有步入社會這個大環境。在比較單一的校園環境里生活的人,通常情況下他的人性沒有受到外面世界的侵擾和污染,因此從他的交談和文章中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單純、率直的性格特征。他給我的印象好像一個正在完成的童話故事,故事有了開頭有了某些情節,也有了烘托故事情節的陽光和溪水,以及一個明亮而沒有黑夜的大自然景色。這也許是我對他的成長和未來的唯一祝福。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在為一件事情而出生入死,這件事抑或被許多瑣碎的、沒有價值的繁蕪所羈絆,但是我們總會在這個目標的感召下義無反顧,這不是我們瓦窯堡人所具有的秉性,而是每一個人努力趕赴的事。這片土地賦予了我們更多的是無畏懼地硬拼,哪怕站在風口浪尖也要鳳凰涅槃。浩楠就有這個沖勁,有這片土地的遺傳基因。
操弄文字似乎成為當下的一種社會風氣,許多丟棄了文學想象和紙筆的人,通過網絡博客、論壇、qq等平臺表達自己的生活感悟。這些文字的堆積似乎不需要靈感和藝術感來成就,只要有話想說,就可以敲打鍵盤,把自己的話亮出來,然后推出去,在網絡間四處流竄,四處招搖。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嚴肅文學正在遭遇非主流文字的蔑視和沖擊,雖然這個氣候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是終究不會撼動神圣的文學。就像一片林子里的蜂鳴,聲音再高都不抵最小的鳥兒一聲呢喃。
浩楠的文字雖然不太成熟,但是沒有受到網絡文字的侵蝕,他的文章充滿了感情,有對親情的感恩,有對師生友誼的懷念,也有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作為一個將要歷練文字的初涉者,這是難能可貴的。我們在對生活對事業,特別是文學事業的追求中,是無法脫離善良情感的積極投入。盡管我們的周圍充斥著許多情感蒼白、矯揉造作、自以為是的“作品”,而我們是老實者,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情感鍛打著文字的純度,哪怕一輩子“碌碌無為”。
我們原本就沒有對文學有過任何企圖,只不過是把自己對生活的一片善意和一片赤誠以文字的形式表達了一番。我們不依賴文學給我們帶來名利的炫耀,我們只不過是在默默地開墾著一片能夠棲息自己心靈的凈土。
這支隊伍里就有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