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驚險刺激的《魯賓遜漂流記》;愛極富童趣的《格林童話》;愛平淡樸實的《朝花夕拾》……可我最愛這一本堪稱神話小說中極品的《西游記》!有古靈精怪武功高強的孫悟空;有善良慈悲卻又不分善惡的唐僧;有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有沉著冷靜吃苦耐勞的沙僧……各個人物形象都在《西游記》中表現得活靈活現,一個比一個生動。
《西游記》產生于16世紀的明朝,是吳承恩的著作,它講述的是孫悟空從出世到和唐僧師徒四人共同取得真經的過程。
《西游記》是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的結合體,每個故事都顯得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八十一難所表達的故事通過僧徒,神佛,妖魔的復雜關系表現出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這無數充滿斗爭的幻想情節中,意味深長地寄寓了廣大人民反抗惡勢力,要求戰勝自然,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反映了封建時代人們的普遍意識。
在《西游記》中,我記憶最深的是“三打白骨精”了。在白骨精知道唐僧來了后,便變成各種摸樣,捏造各種事件,來迷惑唐僧師徒四人,以得到到唐僧肉,保她長生不老,可是她的詭計每次都被孫悟空給識破了。第一次白骨精化作了一位美麗端莊的少女,她提著用毒蛇、蛤蟆做成的“飯”引誘,在唐僧準備吃時,幸好孫悟空提著化緣得來的水果及時趕到,他一眼便看出那個女子是妖精,便一棒打下去,可是白骨精跑得快,只留下個替身便逃了。唐僧黑白不分,見孫悟空打死了人,便念起了緊箍咒,由于壞了八戒的美食,他便也在一旁添油加醋,老實的沙僧則在一邊苦口婆心地勸大師兄不要再這樣了。在得到了師傅的嚴厲懲罰和師弟們的責備后,孫悟空明知道大家不理解他的舉動,但依然懲惡揚善,對白骨精變的假身照樣一棒打下,終于在打死了白骨精三個假身后,白骨精是死了,可是唐僧卻以為孫悟空打死了三個無辜的凡人,一氣之下,執意趕走了他。
看著這個故事,我覺得唐僧笨極了,自己的弟子斬妖除魔,為民除害卻被自己誤以為干了壞事,而趕走了他,他要是也能有雙火眼金睛該多好啊!其實回頭想想,我們不也常常這樣傻嗎?小學時,爸爸曾經給我買過一支鋼筆,金黃色的筆桿上鑲著幾顆玻璃珠,金光閃閃,筆尖也是金色的,愛慕虛榮的我將這支筆帶到了學校,同學們看到后都羨慕得不得了,而我因此越發驕傲,故意說,只有經過了我的同意才能摸那支筆。有一次,我的鋼筆沒水了,我急得頭頂上都在冒煙,沒有墨水,我怎么寫字呢?這時,一個和我玩的很好的同學對我說:“我幫你”我當時并沒在意,便出去找找其他班的同學借墨水去了,等我好不容易借到了墨水,回到教室,嚇了我一跳,那個說要幫我的同學,竟拆開了我的筆,并用自己的筆尖對著我的筆尖,不知在干什么,我什么也沒說,跑過去奪過我的筆,瞪了他一眼,便坐了下來,沒容得他半句解釋。后來我才知道,他只是將他鋼筆的墨水分給了我一部分,而并沒損壞我的鋼筆,我不禁感到后悔,我真不應該那么對他!我真想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好看清是非,好分明善惡,而不要被任何表面顯現所迷惑!不要再做唐僧了!
《西游記》中每個故事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它們雖不會動,可是每當你讀著它,看著它,品著它,你會發現那些跳躍著的文字竟是如此生動,活潑,那一個個人物形象竟是如此離奇傳神!
一片明月,一杯香茗,我繼續品著這本神話小說中的神話……
上一篇:國慶閱兵觀后感
下一篇:最新小學六一兒童節主持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