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篇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xxxx考察三蘇祠時強調,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長期延續過程中形成并世代相傳、代代遵循的價值準則。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關系到黨風政風民風的大事。家風建設是新時代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領導干部要帶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在家風建設中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真正做到以德治家、以儉持家、以廉養家,以良好家風促進黨風政風、引領社風民風。
以德治家,涵養天下為公的家國情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進步。歷史和現實啟示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領導干部要自覺樹立家國情懷,重言傳、重身教,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使每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夢想啟航的地方。
以儉持家,弘揚艱苦樸素的家庭美德。勤儉節約不僅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也是一個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國自古就留下了“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歷史警思,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勤儉節約始終是我們的持家之寶、興業之基、治國之道。“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持家是最基本的家庭美德,領導干部一旦放棄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沾染上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就必然會脫離群眾,最終走向腐化墮落。“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領導干部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既要在黨和國家事業上勤勉有為,又要在家庭生活上節儉有度,展現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勤儉本色、樸素之美。
以廉養家,樹立克己奉公的清正家風。“嚴是愛,寬是害”,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家人,既是對家庭的負責,更是對家人的愛護。有的領導干部落馬,跟家教不嚴、家風不正,對配偶、子女等親屬失管失教有直接關系。領導干部貪腐的背后,往往存在“貪內助”“衙內腐”甚至“全家腐”等問題。“公生明,廉生威”,領導干部要把“廉”字擺在家風建設的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反對特權現象,樹立好的家風家規;把“公”字放在家風建設的重要位置,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劃清用權的界限、拉起辦事的紅線、守住為官的底線,不以公權為家庭謀取私利,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
相關熱詞搜索:;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篇二
-->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與國緊密結合、不可分割。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唯有秉持清正持家,方能施以仁政治國,堅守正道惠及天下。黨員干部在肩負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使命而全心投入的奮斗之路上,需堅守好廉潔樸素的家風、相守好無私陪伴的家人、守持好不觸及公的家事。通過“守”好三“家”,做到清白為官、廉潔從政,行穩漫漫奮斗征途,譜寫黨和人民事業的壯麗篇章。
需堅守好廉潔樸素的家風。“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好家風似如春風化雨,引導家族成員以家中長輩為榜樣,傳承家族精神接續奮斗。身為黨員干部,需要重視堅守廉潔樸素家風,以身作則傳承優良作風,實現優質家教家風代代相傳,激勵約束自身和家人發揚艱苦奮斗、清廉簡樸的實干精神,共同擔當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使命,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風清氣正的家國氛圍,共同激昂奔跑于實現共同理想的奮斗征途,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蒸蒸日上。
需相守好無私陪伴的家人。“無瑕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國瑞”,黨員干部胸懷千秋偉業,持續昂揚奮斗,而不被生活瑣碎磨平“棱角”,重要支撐在于家人默默付出。作為黨員干部,需常懷感恩之心,以身作榜樣傳承好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守好無私陪伴的家人。需堅守正道、身當奉公,將家人付出轉化為助推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做到“傾己勤勞,以行德義”,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只爭朝夕的拼勁,書寫好“十四五”時期的歷史答卷,投入到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以“萬夫不當之勇”沖鋒“第一線”,做大浪潮頭的“排頭兵”和“先鋒軍”。
需守持好不觸及公的家事。“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若將家事與公務混為一談,則會衍生為公權私用、中飽私囊,越過為政底線、紀律紅線,終將受到黨紀國法嚴懲。黨員干部需端正態度,絕不能濫用黨和人民賦予的公權力。“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廣大黨員干部需謹慎持家、不忘初心,做到家事與工作嚴格分離,踐行“兩袖清風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通過守持住自身家事,切實避免假公濟私,做到權為民所用。需不辭辛苦、不辱使命,以汗水為丹青、以民心為妙筆,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繪出奮斗的大美畫卷。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篇三
-->
“家就是一個可以讓我遮風擋雨,再重新振奮精神,重新去上班的一個詞”“家是避風的港灣”……電視系列劇《家道穎穎》第一部《回家》播出以來,觀眾反響強烈,家風持續引發網友熱議。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筆者認為,黨員干部要培育良好家風,離不開猛火、溫火、恒火“三把火”。
用“猛火”嚴立家規,“燒”出平安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國歷代先賢非常重視家規家訓,司馬光倡導“謹守禮法”和“德教為先”的治家之道,囑咐兒子“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包拯生前立下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權力,這些權力就成了不法分子圍獵的重點目標,稍有不慎就會被“拉下水”。“治家嚴,家乃和”,黨員干部特別是要嚴立家規,就必須剛正不阿,用“猛火”約束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讓他們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知道什么必須做、什么堅決不能做,樹牢思想政治防線,才能燒出平安家風。
用“溫火”言傳身教,“燒”出健康家風。古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堂前教子,枕邊教妻”“養不教,父之過”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老共產黨員、老軍人周智夫嚴于律己,即使外孫生病也絕不動用公車送醫,子女求學就業也從不“打招呼”“托關系”。十八大以來,一些領導干部違法亂紀,多是因為家規不嚴,默許、縱容一家老小齊上陣進行貪腐活動。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不僅要嚴立家規,還要用家庭溫情言傳身教踐行家規,教導他們遵守黨章黨規黨紀和國家法律法規;對不當言行及時糾正,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明白不該消費的堅決不消費、不該收的財物堅決不收、不該碰的堅決不碰,幫助他們明辨是與非、善與惡、榮與辱、美與丑,燒出健康家風。
用“恒火”勤儉持家,“燒”出清廉家風。“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國將領吉鴻昌探視病重的父親時,其父吉筠亭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他牢記父親教誨,清白一生。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到:“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當官”。現實生活中,那些“老虎”“蒼蠅”多是從自己或家人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崇尚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持之以恒把甘于清貧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價值追求,教導家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習慣過窮日子、苦日子,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真正把勤儉持家作為安身立命之本,燒出清廉家風。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篇四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出版,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并掀起學習熱潮。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關于怎樣看待家庭、家教和家風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有許多論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由此可見,家風建設對于黨員干部是多么重要。
家風建設是黨員干部發展的基礎保障。中國人一向重視“家庭”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所以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良好家風環境下長大的人,人格、品德往往是優秀的,相信能力也不會差到哪去。而我國現在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有良好家庭教育的黨員干部在這方面無疑占了優勢。
家風建設是黨員干部發展的”晴雨表”。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即“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對于公職人員來說,任何一個人的“蛻化變質往往就是從生活作風不檢點、生活情趣不健康開始的,往往都是從吃喝玩樂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
家風建設是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黨員干部的家風,不是自家小事、私事。尤其是基層黨員干部,每天直接跟群眾打交道,在群眾看來他的家風直接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良好的家風為社會樹立正面的榜樣,促進社會發展進步;反之,則對社會產生負面作用,損壞黨和政府的聲譽,破壞黨群關系,使黨風受到影響。黨員干部只有“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并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遵紀守法、艱苦樸素、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把家風建設作為自身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信任,進而順利做好各項工作,將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黨員干部應該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嚴格要求自己,抽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樹立怎樣的家風,多與家人溝通,從小引導和培養孩子的習慣,進而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篇五
-->
好家風,是一種精神的延續,是一種品質的傳承。以前一直傻傻地以為家風、家訓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現才能世代相傳,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地明白原來好的家風、家訓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力量,是一種良好風氣的宏揚。這種力量可以穿透身體直叩心底,這種風氣可以代代相傳、相互影響,我們應當汲取“好家風”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奮斗、奮勇前進。
汲取“腳踏實地、勤儉自強”的家風力量,讓“自愛”為中國夢助力。常言道,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萬丈高樓平地起;成由勤儉破由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終身奮斗。作為歷史的接班人,當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奮斗的姿態,多做實事、做好事、做成事,要始終堅持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奮發有為的態度將真干苦干實干的主旋律和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員干部當率先垂范,讓“自愛”之心常存,常懷敬畏之心,常思為政之德,將“勤儉”二字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之中,自覺做到不鋪張浪費、不胡吃海喝,做好光盤行動的代言人,勤于學習、勤于政務,做好勤學苦干的踐行者。將“自強”二字貫穿到實際的工作之中,做好艱苦奮斗的“先頭兵”和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領頭人”。
汲取“與人為善、心存感恩”的家風力量,讓“大愛”助力中國夢。古詩有云,“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不能斤斤計較,也不能說長道短,心胸一定要寬,心態一定要正,要做踏實奮斗的老黃牛。黨員干部要學會拋開身份、放下架子、躬下身子、邁開步子,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人與群眾相處,不打官腔、不擺官架、不說官話,善于做人民群眾知冷知熱的貼心人和鞍前馬后的暖心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要心存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知足,懂得知足才不會行差就錯。戰爭時期,如果沒有數以萬計革命前輩的壯烈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安寧;疫情面前,如果沒有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的沖鋒在前,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健康平安……我們應該帶著感恩之心懷念那些已經遠去的烈士,帶著感激之情銘記那些默默奉獻的英雄。要常懷感恩之心,感謝組織的信任、國家的培養、群眾的支持;要常駐感恩之情,學會在感恩之情中找到對工作的激情、與群眾建立好感情。要學會汲取樂善與感恩的力量,用“大愛”將心中夢想的火炬點亮,從而為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添柴加薪。
汲取“忠誠擔當、無愧于心”的家風力量,讓“真愛”助力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忠誠干凈擔當是黨員干部對組織和國家、民族和人民“真愛”的具體表現。黨員干部要時刻將規矩紀律意識挺在前,始終堅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為官的原則;要勇于挑重擔子、敢于啃硬骨頭、善于接燙手的山芋,善作為、勇擔責、不推責、不避責,真正做到仰無愧于天、俯無愧于地、行無愧于人、止無愧于心。要將“真愛”之心轉變成“真愛”之行,一心一意做好組織的勤務兵、全心全意做好群眾的服務員,要以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廖俊波等先進典型為榜樣,把全部身心都用在干事創業上,以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慎終如始的工作態度來嚴格約束自己、要求自己。要始終保持為黨盡忠、為民盡責的忠誠擔當之心,堅持用真心換民心、用真意換民意、用真情換民情。
聚萬家星星之火,燃復興燎原之勢。相信只要汲取了億萬好家風的磅礴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是指日可待。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篇六
-->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如是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華夏智慧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無數歷史名人家風家訓中的精神瑰寶一代代發揚傳承,歷歲月洗禮而毫不褪色,經時代淬煉而愈加耀眼。“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黨員干部當從傳統“家”文化中取精去粕,提煉“關鍵字”,以之作為指引新征程前行方向的“導航儀”。
“德”字打底。從古至今,從小家到大家,講道德皆為中華兒女立身處世之基。西周周公旦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在家訓中苦心孤詣告誡其子定要“以德為君安邦國”,其“以德治國”的理念得到孔子等歷史名人的認同,且至今仍然為我們所推崇;東漢鄭玄創立“鄭學”將“以德處世”四字淋漓貫徹,一時間廣為流傳,成為“天下所宗”;西晉王祥認為“家和萬事興”是基礎道德,亦是大道德,并立為家訓傳于后世,獲后世廣泛稱頌并爭相學習。道德具有無形的感召力,能夠將一個小家凝聚成穩定團結的整體,也能夠將一個大國鑄造成堅不可摧的“堡壘”。在傳統美德的帶領下,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就能減去幾分無意義的“消極頹喪”與“浮躁爭執”,增加幾分有價值的“積極向上”與“心平氣和”,就能夠將大家的力量都凝聚到干事創業上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擘畫美好藍圖。
“勤”字引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勤奮”是勞動人民的可貴品質,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韓愈在其家訓中談到:“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并告誡后人起初人們的學習能力差異不大,而是否勤奮最終決定他們道路的不同,言簡意深;《曾國藩家訓》中亦多次提及勤奮的重要性,其中“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更是被世人引為“箴言”。從這些好家風中我們便能讀出,勤奮是推動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動力,妄想“空中樓閣”終是一場“黃粱美夢”,而唯有堅持勤奮才能使得“萬丈高樓平地起”。當前,我們正處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要如期完成任務目標,不是“喊喊口號”“吹吹打打”就能實現的,更需要廣大中華兒女躬耕不輟,穩扎穩打地朝著新征程進發。
“廉”字貫通。“公生明,廉生威。”從教育子孫“清心做官,莫營私利”的范仲淹,到批評兒子“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的歐陽修,再到強調“做官不許發財”的吉鴻昌,“廉”之一字貫通古今,是從政為官應當時刻謹記于心的“官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亦始終嚴以貫徹“清廉從政”四字,對貪腐的行為絕不姑息。然而,一些原本為黨和人民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干部卻因突破了“廉”的防線而最終淪為“老虎”“蒼蠅”,“前赴后繼”以“現身說法”的方式為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的“反腐課”,引人嘆息。以史為鑒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在突出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當代,在“做大蛋糕”的同時難免滋生“誘惑”,此時廣大干部尤需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從先賢們的家規家訓中找準為官準則,始終做到恪守清廉本色,由內到外筑牢“防腐墻”,在艱苦奮斗的過程中依然堅守本心,在各種名利金錢等不良誘惑下始終鏗鏘前行。
好家風帶來好作風,好作風引領好事業,好事業開辟好時代。無疑,先賢家規家訓的“關鍵字”遠不止三個,需要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有幸生于這個偉大時代,吾輩當從中汲取寶貴品質,滌凈精神“沉疴”,遇見更好的自己,奮力創造更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