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在人海中浮沉浸染,久而久之,一顆原本清明澄澈的心便包裹上瑣碎的外殼,難以返璞歸真。
一年年的流年暗換,不覺之間我已經(jīng)成了初三學(xué)生。想到小時候說過的話,“我記得我八歲了好久好久”,不覺啞然失笑兼悵然若失。是啊,時光的漫長,在當(dāng)時的我眼中,澄澈透明。而現(xiàn)在,一轉(zhuǎn)眼就到了初三,我也開始嗟嘆起“時光如白駒過隙,一去匆匆;時光如大江東流,一去無還”了。
何時才能返璞歸真?
陶潛公從遙遠的晉代望來,目光中有一種難得的清澈。于是,我沉淪在陶公的田園詩句中再不能自拔。日日誦讀“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不知不覺,心靈在詩句中被徹底蕩滌,原來那些狹隘的想法被清風(fēng)吹散。整顆心,在古雅沖淡的詩句中洗去塵埃,返璞歸真。
要想返璞歸真,一則看透世事,如陶公;一則心清如洗,若孩童。陶公的境界固然堪羨,可這塵世之間,如陶公者,又有幾人?我選擇了后者,日日自省,心清如洗。
于是,我的心返璞歸真,回到了人生之初那鮮活柔軟的時候。放學(xué)偶遇下雨,不多抱怨,低頭護住懷中書籍,疾步而行,到家之后,我亦莞爾;同學(xué)分發(fā)作業(yè),此時,伸手幫忙的定有我一個,接過一疊作業(yè),聽到一聲“謝謝”,心在不覺間舒展,心情舒暢;下晚自習(xí),若是幸運,天上會有一輪皓月伴幾粒疏星,看天上風(fēng)起云涌,心也隨著那縷清風(fēng)飛向遠方;獨自在家,不開電視,不碰電腦,幾冊舊書,一盞明燈,我又在書中起伏沉淪,重讀心愛之書籍,如重沐甘露,心中大快也!
大家說,返璞歸真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氣質(zhì)。我說,返璞歸真是一種養(yǎng)分,正因為返璞歸真,千年前陶公東籬下的菊花才能生長地如此茂盛;正因為它,我才能心清如洗,不受外界干擾。
上一篇:我和爸爸,是愛還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