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東西,它無法捉摸,看似一文不值,卻貫穿整個生命。不,沒了它,生命便不可能孤立存在。因為它的充裕和富足,你便能穩妥地繼續生存,其實它總有流逝干凈的那天;倘若突然對它失去操縱,便會覺得茫然無措。以它為坐標,才能對生命持有敬畏和自知。它便是時間。
“時間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逝者如斯夫,永無晝夜。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這樣的箴言從上小學起,就被強迫烙印在腦海中。生硬記下來,然而對此毫不理解。那時我才8歲,前途一片光明,對時間二字沒有一點概念。時間快過去吧,我要長大,我要當總統……
年紀緩增,這樣的雄心壯志被年齡符號鎮壓下來,萬劫不復了。10歲,我還能暢想一下作家夢,將來在文壇叱咤風云;13歲,夢想佩戴北京大學的校徽,帶上博士帽站在紫禁之巔,神采奕奕;16歲,單純盼望期末考試能有個說得過去的成績。早已拋棄童話的我,倘若再有“當總統”之類的奇思妙想,便是癡人說夢。
時間溜走了,夢也丟了。
昨日一口氣讀完《草樣年華》,意猶未盡。作者用調侃式的筆墨描繪4年的三流大學生活——枯燥、單調、乏味。教授們唯利是圖,在期末考試前忙著兜售教材;對枯燥機械的專業提不起任何興趣,看小說,聽打口帶,參加樂隊演出,交女友……構成他渾噩的大學生活。畢業了才翻然醒悟,為青春的面目全非和支離破碎而倍感荒涼。在此情可待成追憶時,才知道時間與生活的彌足珍貴。在書的末尾,作者說:“青春,該結束了。”看到這,我淚流滿面。
短短六字背后,承載的是笑過哭過的回憶;是喝醉到不省人事仍舊囂張與人挑釁的張狂;是和戀人牽手擁抱的一次次甜蜜;是一時興起組建樂隊演出拿到第一份薪水的喜悅;是不知天高地厚,是勇敢,是激情,是心酸,是無奈……
就像是遲暮垂危的老人在回顧青春,像泛黃的電影膠片,走過的每一步,被無限放大為最敏銳的鏡頭去感知,雖悲涼,也不乏溫暖。以時間為坐標,繾綣回憶。“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有難以忘卻的記憶,也是幸福的事。
“在年少的時候,曾有很多偶像,我總會拿自己的年齡與他們比較,當他們的年齡減去我當時的年齡,差一個很大數字
有一種東西,它無法捉摸,看似一文不值,卻貫穿整個生命。不,沒了它,生命便不可能孤立存在。因為它的充裕和富足,你便能穩妥地繼續生存,其實它總有流逝干凈的那天;倘若突然對它失去操縱,便會覺得茫然無措。以它為坐標,才能對生命持有敬畏和自知。它便是時間。
“時間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逝者如斯夫,永無晝夜。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這樣的箴言從上小學起,就被強迫烙印在腦海中。生硬記下來,然而對此毫不理解。那時我才8歲,前途一片光明,對時間二字沒有一點概念。時間快過去吧,我要長大,我要當總統……
年紀緩增,這樣的雄心壯志被年齡符號鎮壓下來,萬劫不復了。10歲,我還能暢想一下作家夢,將來在文壇叱咤風云;13歲,夢想佩戴北京大學的校徽,帶上博士帽站在紫禁之巔,神采奕奕;16歲,單純盼望期末考試能有個說得過去的成績。早已拋棄童話的我,倘若再有“當總統”之類的奇思妙想,便是癡人說夢。
時間溜走了,夢也丟了。
昨日一口氣讀完《草樣年華》,意猶未盡。作者用調侃式的筆墨描繪4年的三流大學生活——枯燥、單調、乏味。教授們唯利是圖,在期末考試前忙著兜售教材;對枯燥機械的專業提不起任何興趣,看小說,聽打口帶,參加樂隊演出,交女友……構成他渾噩的大學生活。畢業了才翻然醒悟,為青春的面目全非和支離破碎而倍感荒涼。在此情可待成追憶時,才知道時間與生活的彌足珍貴。在書的末尾,作者說:“青春,該結束了。”看到這,我淚流滿面。
短短六字背后,承載的是笑過哭過的回憶;是喝醉到不省人事仍舊囂張與人挑釁的張狂;是和戀人牽手擁抱的一次次甜蜜;是一時興起組建樂隊演出拿到第一份薪水的喜悅;是不知天高地厚,是勇敢,是激情,是心酸,是無奈……
就像是遲暮垂危的老人在回顧青春,像泛黃的電影膠片,走過的每一步,被無限放大為最敏銳的鏡頭去感知,雖悲涼,也不乏溫暖。以時間為坐標,繾綣回憶。“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有難以忘卻的記憶,也是幸福的事。
“在年少的時候,曾有很多偶像,我總會拿自己的年齡與他們比較,當他們的年齡減去我當時的年齡,差一個很大數字
的時候,我會心安理得地認為,畢竟他們比我年長許多,所以他們的功成名就與我的默默無聞均在情理之中;當年齡差這個數字愈來愈小,即將趨近于0甚至成為負數的時候,我便開始坐臥不安,心里涌動著悲哀。”在書中讀到這樣的段落,會心一笑,英雄所見略同。
喜歡逛小焱的空間。筆墨干凈不加渲染,辭藻華麗卻看起來舒服,有宋詞的閑適飄逸的味道。她上高一,比我高兩個年級,年齡也應該大一些。所以每日看她的文字便心安理得,自己還有充裕的時間超越她。昨日看她的自我介紹,發現她竟與我同齡,猝然有悲戚之感,自卑又惘然。
或許以時間為坐標,用一串單薄的數字類比,才能有一絲窘迫。時間背后,隱藏的是意氣風發與朝遲暮年嗎?
充沛的時間握在手心,得以邁開穩妥的步履。那些讓人惴惴不安的未來,因為是未知,所以寧愿相信它們是明亮的。隨之成長,向期許的未來迫近,便開始忐忑和焦灼起來。17歲的我,蛻變為精致的女子,身材頎長,舉止得體,內心堅毅。18歲,踏入開滿向日葵的田野,青春也如向日葵般盛大綻放著,朝向未來,朝向日光,一臉璀璨。20歲,在茍且善變的塵世找尋一縷不滅光芒,背負著理想,掛著滄桑,去遠方闖蕩。
這樣的畫面在腦中此起彼伏。時間會揭開迷霧的面紗。
總說成長是部漫長的電影,生命有無數微小芥蒂,擱淺在歲月與流年起伏的邊緣。隨著時光洪荒向前奔跑,在某處駐足回眸,會發現奔馳過的、匍匐過的路,并沒有想象中的冗長,短暫到濃縮為記憶的一瞬,用只言片語便能概括。
我比同齡人晚一年入學,所以學籍表上,每次發現自己的出生年月,便覺得刺眼和卑微。比班上的同學年長一歲,理應對生活多一些敬畏和感悟,理應對未來有更確切的規劃。想到這些,愈發地無力和茫然。
仔細盤問自己,比他們多擁有一年時間,在那短暫又漫長的一年,我在做什么?于是模糊斑駁的記憶輾轉到幼兒園那一年。這一年的記憶仿佛是被攔腰截斷,顯得突兀和支離破碎,前后連貫不搭,像是在張藝謀的《英雄》那樣唯美場景里穿插了一段馮氏幽默。原來我在幼兒園多玩了一年泥巴,多轉了一年旋轉木馬,多唱了一年兒歌,多喝了一年“娃哈哈”,僅此而已。
某日發現同一年級的同學年紀竟相差7歲之多。90年出生的男生,容顏外貌與我們并未有太大差異,舉手投足間彌散著初中生特有的氣息。97年出生男孩,學習成績很好,笑起來露出一排雪白的牙,單純澄澈,未經滌染。在這樣的環境下,辨別不出他們之間7年的鴻溝。數月前90年的男生過了18歲生日,越過人生第一道分界。我們陪他慶祝,在絢爛霓虹燈下,他淚流滿面,仿佛青春就這么過去了。而97年男孩,正顧盼生姿,期待著13歲生日的蛋糕、禮物、祝福,以及指日而待的熠熠生輝青春旅途。
霎時內心流露莫名的酸楚。或許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可是我們早已輾轉到迥然不同的人生中轉站。這時,只要走好腳下的路,別在乎已背道而馳、無力改變的從前。
被時間洪荒席卷遺落的夢想,會有失而復得的一天;看似望塵莫及的未來,時間會推搡著它,在某一天與你照面,望著你驚慌失措的臉而幸災樂禍。真正留不住的是,手邊的這一刻,僅僅是這一刻。
今天數學考試,遭遇一道幾何題的瓶頸。冥思苦想,抓耳撓腮……花費半小時,思緒仍舊紊亂。作無用垂死掙扎的同時低頭焦慮地看手表,時間沒有為我靜止,我甚至看到了分針挪動的一剎那。考試結束鈴聲響起,手頭剩下大半張卷子紋絲未動。終于切身體會絕望的含義,對時間失去把持的絕望。
目睹時間流逝,望塵莫及。
不想再說所謂“珍惜時間”的陳詞濫調。揮霍與珍惜,只是主觀意識。可以花費幾天幾個星期讀一本感興趣的小說,用幾年的時間環球旅行,耗費周末去踢球、逛街、煲電話粥、睡覺……都是有價值的。最無助的是,在渾然不知中,時光拋我而去。
把時間看作人生坐標,與之朝夕相依,多一份敬畏與敏銳。
上一篇:誰說裸體纖夫不是文化?
下一篇:春之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