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逐年變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不斷升高,雪災、颶風等惡劣天氣更加頻繁……作為一個地球村的“村民”我們面臨嚴竣考驗!
看過《2012》等設想未來災難情景的電影,就讓人特別的惶恐不安……
《2012》和《獨立日》、《后天》有著相同的災難背景設定,影片講述了2012年底,一家人在度假時遇到了瑪雅人預言中的世界末日,于是為了求生而費盡千辛萬苦逃難。《后天》講述的是溫室效應帶來全球變暖,引發地球空前災難,當南極變暖,冰山融化,溫室效應引發連鎖反映,龍卷風來臨,冰雹重襲,颶風襲卷,罕見飄雪,地球步入了一萬年前的冰河世紀。
幸好這只是電影,不是事實,基本是在震撼地展示特效場面之后,以人類的智慧將看似難以逃脫的災難降至最低。
人們該怎樣避免這場災難?
撐起“太陽傘”
研究表明,要解決目前的氣候變暖問題,只需把太陽光遮擋掉3%即可。按照計算,在空間支起一把“太陽傘”的傘面積需要有2000平方公里左右;傘面要用薄如蟬翼、厚度只有0.002毫米的金屬薄膜或塑料薄膜制造。
豎起“反射鏡”
在空間安置一面反射鏡,把部分太陽光集中反射到某個局部區域,就能改變這個局部區域的氣候狀況。
制造“塵埃云”
如果在位于地球至太陽距離1%處的某個位置上,設法漂浮一片塵埃云,就可以遮擋太陽光。
編織“激光網”
在人造衛星上配置激光發射裝置和巨大的反射鏡,形成“激光網”。這樣,能量相當的激光網阻擋,紅外線就被反射并照射到海面上。海面溫度便人為升高,產生氣流,形成云雨,以此調節地球上的溫度。
給大海“補鐵”
美國海洋學家馬丁發現,地球上約50%的光合作用(指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是由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所完成的。如能在大洋的某些區域傾倒一定數量的鐵屑,使海洋浮游生物的數量大大增加,就能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塊“大海綿”源源不斷地吸收大氣中過剩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使大氣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