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如刀無情,刀刀催人老。
――題記
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
回首往昔,不覺暗驚,我竟已過完了十七個春秋,而今又是一年春到時,心中油然升起無限的憂傷和悲涼。十七載,經歷過風,經歷過雨,度過花季,雨季,終于來到了十八歲。
獨坐小屋內,聽著窗外的爆竹聲,看著晶瑩潔白的雪花,便有了莫名的失落感。窗前的紫風鈴,在微風的輕拂下,蕩出似山間鳥鳴,像幽谷泉水,如潺潺小溪的聲音。喔!我記得了,十八歲的天空是紫色的,帶有清新典雅,還有一點淡淡的憂愁。因為,十八歲正是多愁善感的季節。為悲愴的蘇軾“十年生死”“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而感,為癡情的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而愁,為凄涼的李煜“剪不斷,理還亂”而憂……
紫色的季節里蕩著紫色風鈴的聲音,清脆卻略有憂傷,婉轉卻略有凄涼。
似水一樣的年華,卻轉瞬即逝,我不知道還能否追回,我想大概已然不能,因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記得有一首詩寫到:追憶似水年華/心似幽香的花/停在日光之下/青春就會升華/……不要憂郁悲傷/伊甸園總會到達/不要自暴自棄/紫色永遠無價……。是啊,十八載春秋也就意味著我不再是一個幼稚的孩童了,應該有了自己的多愁善感。
望著片片雪花,我突想自己變成一只杜鵑,在雪中啼鳴,伴著清脆婉轉的風鈴聲飄揚,直到啼出血來……我又突然發現自己沒有高山流水似的莫逆之交,若有,死亦何惜?
我曾為絳珠仙子與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所感,曾為沈園殘墻上的“釵頭鳳”所愁,曾為秦淮河畔的“八艷”的命運所憂。這或許就是十八歲吧!或許就是紫色所獨有的魅力吧!
我真的不愿意時光再流動,永遠停留在十八歲。但是,我能嗎?耳畔又響起了陣陣爆竹聲,快到除夕夜了,時間依然在流逝呀?我真的無能為力。
舊尊俎,玉纖曾()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蓱z千點吳霜,寒消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風鈴依舊響著,而且,它是――紫色的。
后記:過年了,卻沒有過年的那種喜悅,有的只是憂愁。因為,我已經十八了,紫色的季節,紫色的性格――莊重,典雅,高貴,神秘,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