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相見何如不見時》之后,我滿腦子的思想都被他所占據,全身的細胞都為他而興奮。他,倉央嘉措,西藏的六世達賴,惟一一個打破佛家戒律的活佛,但人們仍為他全身所散發出的那種氣質而癡迷。沒錯,只因他是西藏的活佛,西藏的神。
“誰曾從誰的青春里走過,留下了笑靨?誰曾在誰的花季里停留,溫暖了想念?誰曾從誰的雨季里消失,泛濫了眼淚?”在倉央嘉措有限的生命中,卻又無疑是輝煌而浪漫的一生。出生于一片佛光之中,被西藏人民尊稱為活佛;十二三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在一片幽靜的樹林里邂逅了他畢生摯愛-----瑪吉阿米。“瑪吉阿米”,圣女之意,她也如她的名字一般降在倉央嘉措的心里。在倉央嘉措漫長的思念中“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棄。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里,默然相愛,寂靜歡喜。”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被他用想念的傷熬出。他們相愛,卻因身份而不能在一起,他被送去了布達拉宮。那一刻,他的心被割了一個大口,汩汩的向外流著鮮血,那愛情的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了,可他卻沒有幸福,迎面而來的是無盡的想念與痛苦。
在佛前誦經,腦海卻只有她曼妙的身影。他在禱告,希望能在見到她,如此這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后,或許是神憐憫他吧,讓他再次遇見了她,可那悲痛絕望的眼神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他已貴為活佛,成為萬千西藏人民中的神,而她卻淪為沽酒女,但是他仍不顧一切,奔赴她的身邊,拋下活佛的身份,只為了追求那罌粟花般美妙的愛情。
即便如此,他那為了追求愛情而奮不顧身的行為還是深深地觸動了我。他是活佛不假,但他也是一個在愛情面前愿拋下一切的男子,他不愧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他為世人所詮釋出的愛情,是最純潔最美麗的。他雖破了佛家戒條,卻是人們心中永遠的活佛,永遠的神,我們并不為此屈辱,有的只是心靈的觸動。
合上書本,對西藏格外的向往。只想這樣,跟著心走,想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干凈的天空,想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夢,想每天都能悟到一些真諦。這樣,一輩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