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繼父病重,他守床邊照顧12天邱文先今年44歲,別看他面色黢黑,身體瘦弱,他可是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鋼花社區的“名人”,鄰里一提起他都豎起大拇指:“這漢子,不錯!”邱文先還未出生,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劉仕清嫁給了邱云清,從此邱文先有了一個他稱為“爸爸”的繼父。雖是繼父,邱云清對邱文先如親生孩子一般。
幼小的邱文先從小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孝敬爸爸。”邱云清60歲那年的一個雨夜,前列腺炎癥突然發作,睡在鄰屋的邱文先聽到父親痛苦的叫聲,立刻背上父親就往醫院跑,路上多次摔倒在泥濘里。邱云清動完手術,一直處于病危狀態,邱文先12個日夜都守在病床邊照顧著他。邱云清的手術處時常出血,常常會染紅衣服和褲子一大片,還有難聞的氣味散發出來。但邱文先不怕臟、不怕累,一天要為他洗四五次衣褲。邱文先自己也成家了,他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己的女兒邱盈,他時常教育邱盈:“老人拉扯我成人受了太多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呀!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邱文先的確做出了好榜樣,邱盈從小都孝順爺爺和奶奶,每天都為老人打洗腳水,夏天總為老人打扇,陰雨天還會體貼的為老人按摩關節。鄰里看到邱云清和劉仕清總羨慕地說:“您老兩口真是好福氣啊,兒子這么孝順,孫女也這么孝順,真是孝子精神代代傳啊……”邱文先對自己的繼父尚且做到了“孝”,那么,我們對自己的生身父母又如何呢?我們是否做到了孝敬父母呢?有人問:父母每天嘮嘮叨叨,反思人了。為什么要孝敬他們?要我說:孝敬父母是不需要理由的。出于“恩”,更出于“愛”。
生育之恩——恩比天高,養育之恩——恩重如山培育之恩——情深似海,母親十月懷胎,我們才得以來到這個世上,授予生命之恩,豈不恩比天高?父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我們才得以健康成長,養育之恩,豈不恩重如山?父母身體力行,循序善誘,我們才能明白事理,培育之恩,豈不情深似海?所以,孝敬父母是不需要理由的,如果非要說一說的話,可以有一千個一萬個。一:倫理要求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大地有萬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同時也是我們的義務。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不怕苦不怕累把我們從一個嗷嗷叫的小孩子養育成現在的少年。在這途中他們受了多少苦,多少累,多少委屈?這些我們知道嗎?他們對我們嘮嘮叨叨只是怕我們不好好學習,怕我們耽誤了課程,以至于影響了前途??????總之,他們是為我們好。父母愿意為自己的子女做出一切犧牲和奉獻,不求回報,只求子女比自己過的好。他們無怨無悔,這需要多么大的愛。父母愛我們,我們要以同樣的愛來回報他們。知恩要圖報,連動物都知道,更何況是人?
如果有人不孝敬父母,那么他就連畜生都就不如。二:社會公德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是天經地義的事。就如邱文先所說“老人拉扯我們成人受了太多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呀!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三:父母是我們的根沒有父母哪來我們,是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我們,是父親辛辛苦苦賺錢養育了我們。是他們教會了我怎樣說話,怎樣寫字,怎樣做人,他們是我們的啟蒙老師。他們為我們遮風擋雨,不讓我們受到一點點的傷害。他們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所有的養分,是我們的家。有父母才有家,有父母才有愛。四:不留遺憾有很多人,在父母死后就感到后悔。
后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孝敬他們,后悔自己沒有照顧好他們,后悔自己沒有見到他們最后一面,后悔沒有……可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作兒女的我們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及時行孝,否則“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該是多遺憾呀!五:為自己留后路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地,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就如何對待你,這是一種長期的默化和言傳身教,比說教更有利的教育方式。要想給自己的人生不留下遺憾,讓下一代贍養我們,那就做好榜樣、起好帶頭作用、善待你的父母吧!在老人們還健在的時候,不惜一切去愛他們,不給自己留下一絲一毫的遺憾。朋友們,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用實際行動來感謝我們的父輩吧。讓我們一同大喊:“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讓我們行動起來去孝敬我們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