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曾經說過:月光是很冷的;月的光是死的光。而死的事物是無情的。
月有陰晴圓缺,滿月如鏡,殘月似弓。在我眼中,月僅僅是一位藝術家雕刻出來的藝術品,沒有生命,沒有感情;讓人寒骨,讓人凄神。有情人終成眷屬,可葬花人為何孤獨自終?青山有綠水相依,藍天有白云相伴,雨針有冷風相隨,面對著這一切成雙的事物,她卻只能感嘆:“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p>
不及楊玉環閉月羞花,不及貂嬋傾國傾城,不及王昭君勇敢偉大,也不及西施沉魚落雁,但他那份對愛的執著是一般人不及的。古有嫦娥奔月之說,嫦娥如若真是為了減少冷月的寒氣而奔月的,那月為何還像以前一樣?讓人一看就徹骨寒呢?琴弦已停止震動,紅燭閃爍著火光,映著她那憔悴的臉龐,燒盡而熔化的蠟一滴一滴地在燭臺上閃耀,她身上的青色輕紗也隨風飄揚,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風吹著她那如絲般的黑發,孤獨與寂寞在此刻成了一種美麗的體現?!耙延X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比松h浮不定,在黑夜月亮為路人照明,為路人指引方向,可為何不憐惜這“多愁多病身”的她?為她指引一條明路呢?與他相遇,是她人生中的轉折點,為了一個與他共同的夢想,她傾盡了所有的淚水與努力,可最后還是只能夢幻般地“焚詩燒稿”夢想如泡沫般破碎,周圍的氣氛因為她的離世而變得猙獰可怕,仿佛在那一刻時間被靜止,也許真的是“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p>
月如果被賦予了一點一絲生命情感的色彩,那么她的人生,她的生命,她的歷程也就不會以悲劇而結束;月如果為她指引一條明路,那么她的淚水也就不會流盡。她像天使般唯美地到來,卻似流星般快速地消失。一個人的生命終會有逝去的一天,但只要有人記得他曾經的愛跡,那他的足跡也就沒有消失。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在書桌上灑下了淚漬,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心中的孤獨、愛情、郁悶到底有幾分?
素月,如果你知道,也應該為她折服,為她生出憐愛之意,為她感嘆,為她低吟,為她奏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