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跨過了初三的門檻,考試便接踵而來了。理應是在沉甸甸的考卷下變得麻木,我卻反常地興奮,莫名的興奮。就像老貓見著了小鼠,俯下身來準備出擊。只等著逮找了小鼠,心滿意足地一口吞下。
可生活中總是有人不斷地抨擊中國社會的教育制度。批判它“一考定終身”過于絕對。縮小了來看,學校里的同學也無一例外地逢考必嘆:“我不想考試。”其實正好錯了,從大的來說,中國的十三億人口不考試怎么分配?按家庭的殷實與否嗎?當然不要。從小的來看,沒有大大小小的考試,現如今的實驗班又從何說起。或許是和普通班的某些學生一起,優哉游哉地過著墮落般的生活?這個也堅決不行。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考試正好幫了我們。就是政治里的按勞分配一樣,使得我們的付出與汗水同收獲成正比。
再者,考試是一面最為優質的鏡子。總是讓人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幾斤幾兩。不至于沉迷于自己內心的花花世界,無法自拔。
無論如何,考試總有它的雙面性。即使無法掩蓋它的A面。何不翻到B面,快快樂樂地來迎接它呢?
可能有人回朝我激動地大叫:“你當然不用愁了,每次都比我高那么多!”其實,這樣的想法大可不必。我們每個人在心中都有一桿稱,或許放得很高,或許很低。但無可厚非的是每當我們低于那桿秤,無論分數多少都會因此沮喪。倘若我們高于心中那桿秤,則不由的高興。就像冠軍掉出了前十總要反思,但季軍升到了亞軍準要歡呼一夜。這時,考試的魅力便顯現出來了。它讓我們為之歡喜為之愁。爾后也會發現,我們最厭惡它的時候也便是考砸了之后。可實際上,沒有這一次的考砸,也會沒有下次勝利之后的快感。只是我們將那些小磨難放大了,遮住了那些好的;也或許是我們選擇放棄好的來躲避磨難。若真是如此,可是要不得的。
也不能說我喜歡考試,我只是期待考試,期待考后的“如釋重負”,期待答案揭曉后的“恍然大悟”。也正是這種期待推我向前,為我照明,為我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