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細雨無聲,天地朦朧。被這朦朧中的壯闊所吸引,正在寫作業的我抬起頭,凝視著窗外。春風拂細雨,萬物在這滋潤中享受著今天的寧靜。不覺中,我的心已從復雜的作業中解脫出來,思緒隨著和風細雨飄向了遠方。同樣的雨,在朦朧中,已經過了數千年。“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
雨中似乎傳來一代愛國主義詞人岳飛的嘆息:“何時可以洗刷亡國的恥辱?何時才能平息心中的愁恨?何時才能收復中原……”這時的雨中似乎充滿了憤恨,“欲將心事付瑤琴”可他卻“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啊,一支紀律嚴明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隊,一支深受老百性愛戴的軍隊,卻因為奸臣的讒言與君主的昏庸而不能沖刷皇帝被俘的恥辱,這讓愛國的他又如何能不愁?依舊是春雨,依然是朦朧,當歷史遠去,還有多少人能在雨中感受岳元帥的嘆息和心情呢?在雨中,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詩句縈繞在耳畔,忠于國家的他不但受不到君主的重用,還遭到了排斥。他有企慕建立勛業的雄心壯志,可卻不能叱咤戰場,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對于他來說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雨絲緩緩地落下,他那叱咤戰場的機會也隨著雨絲一去不復返了。雨還在下,絲絲細雨,似乎又成了“汗青”之狀。我好似聽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感嘆,是抗元未成的感嘆,是文天祥被俘后仍一身浩然正氣、堅貞不屈的見證,他死得有價值、有意義——他名垂千史。在這雨中,也許就包含著他的正氣和骨氣。雨中突然出現了相互依偎的一家三口,撐著傘緩緩前行。歷史中的悲壯和遺憾瞬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溫暖。
突然覺得,當初古人的期望,不也僅僅是現在這般的寧靜和安詳嗎?在飄雨的黃昏,沒有外敵,沒有侵略,沒有矛盾,只有普通的人家,幸福的腳步。也許,他們在雨中看到今天如此的情景,也該欣慰了吧。雨似乎快要停了。猛然間,我發現天色已晚,而自己的作業還未完成。不知道怎么想到了“青箬笠,綠蓑衣,和風細雨不須歸”這句。現在的這種寧靜,不是剛剛好和它相符嗎?可我畢竟不是垂釣的老人,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想到這里,我打開臺燈,繼續剛剛沒有完成的作業。
上一篇:我心中的美好家園
下一篇: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