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12日,東北抗日聯軍襲擊了牡丹江畔的三道通和樓山鎮的日軍后,兵分三路,開始了著名的西征。
抗聯第五軍中有一個婦女團,她們驍勇善戰,不讓須眉。她們便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當時五軍遭到了幾倍于己的敵人圍攻,婦女們前赴后繼,想力挽狂瀾,可卻力不從心。一師只剩下一百余人。婦女團僅剩八人,年齡都在20歲左右,最小的僅13歲。可見當時日本人多么無可救藥。如果是現在,13歲正是撒嬌的時候。13歲正是父母手中的掌中寶。經過這場惡戰,她們決定回牡丹江岸,去尋找五軍軍部。他們行進在深山老林,連日來,沒有吃過一顆米,只能吃樹葉、草根,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就會被驚醒,真是疲憊不堪,還衣不遮體,饑不抗寒,可卻從不叫苦叫累。
這天,她們來到了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下游的林口縣榨木崗,準備修整后渡過烏斯渾河去克上克密營。時令已入秋季,江風呼嘯刺骨。槍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日偽軍好不容易發現了抗日聯軍,豈肯放虎歸山,他們死死咬住。舉槍狂射,向我大部隊圍攻。情勢十分危急!七個女戰士都望著指導員冷云,,異口同聲的問:“怎么辦?”可冷云卻臨危不懼。她斬釘截鐵地下令道“保存大部隊要緊!”“同志們!向敵人開火!把敵人引開!讓大部隊突圍!。”頓時,子彈像雹子一樣,帶著中國人的憤怒向敵人掃去。
首長見婦女團還在山上,便命令大部隊上山救援。冷云知道,首長一定會上山救援的。在幾倍以上的敵人面前,下山只有一個結果——全軍覆沒。冷云大喊道:“同志們,莫上山,保住實力!”隊友們也紛紛叫喊。她們打退了敵人的兩次進攻,日偽第三次撲來了。日偽見沒有動靜以為她們沒有子彈了。大叫著,沖了上來。見冷云一聲厲喝:“打!”八條槍一齊開火。女戰士投出的手**接二連三地開了花。日偽不敢再貿然沖鋒了。她看見黃桂清腹部受傷了。
郭桂琴的左臂炸斷了,正流著鮮血。這是多么好的姐妹呀!她們正當青春妙齡,為了抗擊日本人,為了光復東北,為了保護家人,為了解放中國,她們離開了慈祥的父母,她們離開了溫暖的家,她們離開了快樂的童年,背井離鄉,參加了抗日聯軍。她們什么苦沒吃過?什么險沒經歷過?8為女戰士決定舍身取義,寧可死在河里也不作俘虜!“投降吧!你們已經無路可逃了!”日本人狂嚎道。八名戰士根本不予理睬,向烏斯渾河走去。突然,一顆炮彈在八女中間開花,河面只留下一片殷紅的鮮血······
八女投江記的英雄事跡,永遠地寫在了烏斯渾河,寫進了中華民族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