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一顆華麗的流星,愿我的每一顆粒都呈現那動人的光輝,而不做那沉睡并永遠不滅的行星。
——杰克?倫敦
在這個崇尚快餐式閱讀的時代,已經很少有書籍能讓人反復回味,但他例外。杰克倫敦,其文,其人,無不如一顆流星,一次次,在我的心海閃耀。
我走進杰克的世界,是由一只犬領路——《曠野的呼喚》,如一杯高度二鍋頭,將我的血液灼燒:巴克,曾經雍容華貴,它懷著恨,在牢籠中遭受著毒打;它咬著牙,拉著雪橇在冰天雪地中默默的堅持;它含著淚,為報主恩,將牙齒嵌進仇人的咽喉,野性迸濺……這一刻,我默然。我看到了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那是對自由的渴望,對奮斗的向往,在逆境中的堅忍不拔!
是的,生命就是這樣的魅力四射,就是這樣的充滿激情,它因奮斗而美麗,因堅持而精彩。我要做一顆流星,即使短暫,也要讓混沌的天際因自己而美麗——正如杰克?倫敦。
流星的孕育總是痛苦而曲折的,童年的歡笑與杰克無緣。他墮落過,在市井中當流氓,在大海上做蠔賊;他追求過,為了盡到一位記者的職分,日俄戰爭中不惜兩次身陷囹圄,終有所獲;他無奈過,領著微薄的薪水,在工廠里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仍難逃弱肉強食的命運……但是,杰克的字典里沒有“屈服”二字,在逆境中,他依然如饑似渴,孜孜不倦的學習,用那膾炙人口的五十余卷作品,將他的生命之光照亮!
文如其人,《熱愛生命》的主人公與病狼搏斗,與饑餓抗爭,頑強的活下來的過程,正是杰克倫敦曲折而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據說,列寧逝世的前幾天,床頭還放著一本《熱愛生命》……
杰克走了,在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之后,用嗎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用短短40年,在天際如流星般劃過,留下的光芒卻已讓人品讀百年。
我愿做一顆流星
劃過浩瀚的宇宙,
即使只有一瞬,
即使燃燒了自己,
閃耀過
就無怨無悔。
在生命的盡頭
懷念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