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縣營商環境工作總結篇一
一是加速優化人才環境
受疫情影響,轄區中小企業一度面臨用工困境,街道積極組織企業參與xx區公益招聘會,結合《xx市大學生招引實施辦法》等人才補貼政策,協助7家企業完成200余名大學生招引,并引導企業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和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對采取企校帶徒、工學交替等培訓模式的企業協助申請補貼。
二是加強“兩新”組織建設
街道通過規范組織生活,落實組織評級,不斷提升“兩新”組織黨建領導力,發揮助企穩企優勢。疫情期間,萬科城物業黨支部開展“黨員帶頭”活動,在7個門崗成立臨時黨小組,抽調75名保安對電梯、樓梯等高接觸公共區域進行消殺,在服務群眾中鍛造過硬的“紅色支部”,樹立暖心企業形象。
三是經濟財稅齊發力
街道經濟科聯合稅源辦組織人員深入企業宣傳“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暫停”“中小企業貸款貼息支持”等優惠政策,提高安商穩商精準度。此外,街道紀工委對街道行政執法部門在營商環境行政執法過程中是否存在不文明、不規范、不公正等問題進行監察監管,確保行政執法權力陽光運行。
縣營商環境工作總結篇二
為深入優化萊陽市金融營商環境,今年來,萊陽市金融服務中心緊緊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把提升中小企業獲得信貸便捷性、滿意度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以增加金融供給為著力點,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金融要素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
立足“實際”引金融活水,為中小企業發展“輸血”。引導督促銀行機構保持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長態勢,在擴面上下更大力氣,推動金融服務惠及更多市場主體。
6月末,各項貸款余額為328.11億元,較年初增加31.67億元。支小支農再貸款余額達到5.05億元,引導金融機構發放支農支小貸款7.58億元,進一步加大了對涉農企業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持續開展首貸培植行動成效明顯,積極引導轄域內金融機構對接尚未有過貸款的民營和小微企業進行全面摸排對接。
截至6月末,累計培植民營和小微企業561戶,成功發放首貸561戶、金額2.52億元,推動了金融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提質增效。
瞄準“時機”強金融創新,為中小企業發展“賦能”。引導各銀行機構堅持鞏固線下服務優勢的同時,加大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應用,綜合運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移動終端等開展線上信貸審批,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壓縮信貸審批時間、減少申報材料,提高信貸審批效率,真正實現銀行貸款“最多跑一次”。
督促銀行機構持續加大對精準“滴灌”,引導主動對接搭建“一對一、點對點”的聯系平臺,向金融機構推介金融重點項目、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省級重點鄉村振興項目、省環保項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128個。
切實“改進”固金融改革,為中小企業發展“助力”。由綜合性對接向分行業、分領域專場對接轉變,將通過召開政銀企對接會、經濟運行調度會、線上金融專題培訓、“一對一”調研走訪等多次活動,切實增強“上下聯動、內外協調”的協同作戰能力,實現金融供給側和需求側精準對接。
制定出臺《萊陽市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激發金融發展活力,助力萊陽市金融業質效提升。
充分發揮“金融輔導員”作用,打通金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萊陽市共7家金融輔導隊、輔導企業194家。
縣營商環境工作總結篇三
近年來,天柱縣渡馬鎮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進鎮域經濟加快發展的重點工作來抓,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成立組織,查找短板。該鎮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渡馬鎮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定期組織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督導跟進會,研究分析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部署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工作。
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充分利用綠色渡馬微信公眾號、微信動態群等方式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及時公開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動態,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簡化流程,接受監督。按照行政審批事項,及時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政府服務流程明確,精簡辦事流程;對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該鎮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確保招商引資項目順利推進。同時,暢通投資者維權渠道,對客商提出的投訴意見,及時反饋給相關單位協調辦理,竭力為投資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投資環境。
包保管理,強化服務。實行企業包保責任制,深入到轄區企業開展服務,對重點項目進行拉網式走訪。在服務方式上“專職”操作,對企業反饋的問題,建立問題解決臺賬,及時更新解決進度。在服務內容上“專業”問需,重點摸排企業用地、貸款需求等關鍵問題,著力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嚴格考核,強化監督。將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鎮村干部年終績效考核,增強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嚴格落實督查機制,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工作不在狀態、服務態度差、中梗阻、刁難辦事群眾等行為實行“零容忍”,及時調整不能勝任相關工作的重點崗位人員,嚴格執紀、嚴肅問責,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該鎮已走訪域內企業50余家,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0余個。
縣營商環境工作總結篇四
省委省政府、荊州市委市政府就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制定了多項政策措施,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洪湖市政務服務中心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力軍,從六個方面著力,當好“店小二”,為企業和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一是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行清單管理。我市從省政務服務網領取了1364個依申請的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標準化要求,從事項編碼、事項名稱、申請材料、審批時限、聯系人、聯系方式、聯系地址、是否郵寄等方面進行了唯一固化,實行了一事一清單,并在政務服務網上進行了公示,現已全部部署到各進駐部門的辦理窗口,基本達到了“一網受理、一網通辦”的要求。
二是組建綜合受理窗口。以“一門、一窗、一次”為目標,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社會競聘,招聘了8名工作人員充實到8個綜合受理窗口,從事綜合受理崗位,同時組建企業開辦窗口和工程建設項目專項服務窗口。綜合窗口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即“一個窗口收件、綜窗自動分發、各部門并聯審批、一個窗口統一發件”的業務辦理模式。專人負責各流程的辦理事項,制定綜合受理窗口的工作流程和服務承諾制度,實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在辦理過程中,專項服務窗口配合牽頭部門進行協調督辦,實行實時跟進。對重點項目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平臺,“專窗”工作人員在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階段為項目單位提供業務受理、政策咨詢、表格填報、收件發件等業務。對我市確定的重大建設項目,統一納入平臺管理,實行直通快辦模式,專人盯辦、督辦,全程實施反饋重大項目在相關部門的審批流程、審批進度及存在的問題,為領導實時督查提供“第一手資料”。項目單位由過去的跑多窗轉為跑一窗,有效破解企業和群眾在部門間“來回跑”、“多頭跑”。在企業開辦“210”改革中,整合市場監管、稅務、社保、銀行和刻章業務,實行企業注冊、銀行開戶、稅證領票、社保登記、公章免費刻制一站式服務,為市場主體干事創業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三是梳理工作流程,整合辦事環節。組織專班人員對所有依申請和公共服務事項的辦事流程、審批環節、申請資料進行了再次核減,確保流程最簡、環節最優、資料最少。尤其是在工程建設領域,依照建設項目四個重大階段即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的主流程事項,分別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窗口進行分類梳理,作為一類并聯事項,確定工作流程圖和對接環節。對各環節中所需的資料和表單進行優化,并通過政務服務網完成掛載。同時,以提高服務效率為原則,整合辦事程序、精簡辦事環節,合理劃分審批階段,每個審批階段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逐步形成統一的辦事清單,制定出統一的審批流程圖示范文本,各環節做到無縫銜接。集中發改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等部門窗口,開辟專用通道,變分散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采取“特事特辦、一事快辦”,把全流程的審批總時限控制在80個工作日以內。
四是大力推行“一網通辦”。按照荊州市的考核要求,我們在中心大廳推行“辦事進網”,即所有辦件一律走省政務服務網和荊州市的“一次辦好”平臺,線上受理、線上審批、線上辦結出件。有部門專網的要求其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促使部門專網盡快與省網對接。市場監督局、人社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等部門專網實行了對接,其他均可通過省網受理辦結。“一網通辦”服務事項正逐漸由線下轉為線上,每天安排綜合窗口人員對各負責的部門進行督辦,每周匯總,半月通報,“一網通辦”比例越來越高。
五是推行電子證照共享共用。政務中心要求各進駐部門辦結服務事項后,出件時就將發放的證照及時上傳辦件證照庫。綜合窗口和各部門窗口在辦理事項時,行政相對人提交所需的相關資料,可以盡量從辦件證照庫中提取,不需重復提交有關資料,所有這些要求作為考核指標予以嚴格執行。推行電子證照共享以來,有效解決了政務服務過程中重復提交材料、循環證明等問題,給辦事群眾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讓企業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六是實行“好差評”評價。滿意度是群眾對窗口部門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反饋,是群眾辦事體驗的“晴雨表”。窗口服務工作有沒有做到位,群眾的評價最客觀、最實在。在局黨組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大量資金,在各進駐部門窗口安裝了服務評價器,讓服務對象進行服務滿意度現場評價。“好差評”評價覆蓋了1364個服務事項、35個進駐部門、200名政務服務人員。下步,政務中心還將嚴格考核獎懲,將“好差評”評價結果作為各窗口年度目標考核內容,作為窗口工作人員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等方式強化結果運用,倒逼服務窗口持續優化服務,提升群眾對窗口服務的滿意度,力爭使企業和群眾,走進中心大廳辦事的時候,會有像網購一樣的“順滑感”和體驗感。
上一篇:學校個人年度工作總結范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