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土地的誓言反思總結 土地的誓言感悟篇一
(一)以“尋找美”統(tǒng)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并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閱讀體驗。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三)以“發(fā)現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fā)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中哪里也可以找到美?使學生的情感又進一步得到升華。
土地的誓言反思總結 土地的誓言感悟篇二
一、引入情境,營造氣氛,感悟時情
《土地的誓言》是現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十周年而抒寫的。當時,“九·一八”事變已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還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而作者作為其中的一員,再也難以遏制心中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由地向著黑土地,發(fā)下了自己的誓言:我要回來!我愿付出一切!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不難理解,因為他們運用身邊的資源,已經了解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因而課堂氣氛很融洽,也很濃厚。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我根據本單元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這個總的教學要求,以及這篇課文要求的有感情朗讀,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品味精彩短語,學會使用呼告、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這個特殊要求,為此我設計的三維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和互相切磋,在熏陶感染中讓學生感受舊中國的苦難,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三、面臨的問題及糾正措施
在課堂上,學生似乎沒有問題,好像什么問題都會……
面對這樣的尷尬,我思考了許多,分析了產生這樣局面的原因,那就是學生擔心問問題會被同學看不起,沒有問問題的意識。
我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就是讓要讓學生產生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yǎng)。
1、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精神,增強學生的懷疑意識。
2、要讓學生敢問、愛問,必須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土地的誓言反思總結 土地的誓言感悟篇三
第一,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有時候不注視他們,顧左右而旁他,真不好。
第二,對學生還不完全放得開,總是下意識地去重復學生的問題或答案,深層的原
因是對學生還不夠有信心,生怕他們表達不清楚,達不到效果,其實這樣,會讓課堂填得太滿。
第三,有時有些操之過急,問題拋出來之后,學生要有足夠的思考時間,見同學們 安靜的時間長一些,就忍不住提示了,其實如果學生不用思考就給出答案,反倒該懷疑問題的質量了。
第四,在教學機智上還要修煉。在有些地方,如一學生回答說這是一個“神圣”的 地方時,我沒有做出評價,其實可以讓她陳述一下她的想法,卻因有人舉手就錯過了。
第五、語言還需要錘煉。如在最后表達對日本地震的看法時,臨時組織的語言邏輯思維嚴謹不夠,詞匯簡單而豐富不足。
如果我再上這一課,我要更從容些,更舍得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更注意觀察學生。同時,自身的文化素質、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也將決定了課的厚度、深度和廣度。
土地的誓言反思總結 土地的誓言感悟篇四
存在的問題:
1、時間分配不合理。
因在指導學生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用時過多,導致最后一道想象題留在了課后。
2、劃分句子節(jié)拍時指導不到位。
很多學生在劃分句子節(jié)拍時錯誤,但因時間關系沒有深入指導,使學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3、板書設計字跡大小不一。
總之,對于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更新教學理念,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取長補短,不斷探索嘗試,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土地的誓言反思總結 土地的誓言感悟篇五
經過指導老師的點撥和自己的思考,我認為以下幾點是上好一堂政治課的關鍵。
一、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不適應現代教學的方法方式。
傳統(tǒng)教育教學存在許多弊端,在教學方法上,重教師的單向的知識灌輸,輕學生主動參與與探究;在教學內容上,輕生活實踐;在學習評價上,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二、巧妙導入新課,擴展思維空間。
采用漫畫、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導入新課,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三、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依循教材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去設疑,緊扣學生的心弦,時時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中以熱烈的情緒投入學習,提高課堂的效果。
四、利用好文中的“小欄目”,培養(yǎng)學生的散發(fā)思維。
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識等材料,又有“想一想”、“說一說”等小欄目,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
五、多給學生議、練的時間,活躍課堂氣氛。
如果在一節(jié)課中,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不給學生議、練的時間,學生的興趣不會那么濃烈,更有可能會困倦,收效較差;如果給他們議、練的時間,學生在議的過程當中暢所欲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六、搞好實踐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教學與實踐活動貫穿起來。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對于這幾點,我的指導老師都做到了,每次去聽她的課,心里都會由衷產生一種敬佩感。我知道教學上的事不能一蹴而就,但我往這個方向去努力,給學生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課。
下一篇:2024年名著《兄弟》的讀后感